韩国庆州的这场领导人会面看似平静,却暗藏着东亚外交的惊涛骇浪。李在明与高市早苗的首次握手被摄像机定格时,两国关系的温度计正在剧烈波动。这场被韩媒定性为"礼节性会晤"的接触,实际上承载着远超表面仪式的战略重量。
(图1)
![]()
李在明向日本首位女首相表达的祝贺(图1),在韩国舆论场激起了复杂回响。那些曾在首尔光化门前高举"勿忘抗日"标牌的民众,此刻正紧盯着总统的每个表情。
而那个曾在2023年3月那个怒斥对日政策是"外交史上最大耻辱"的在野党领袖,与现在强调"执政需要包容"的国家元首形成了戏剧性对比。《东亚日报》那句"总统的脊椎被权力手术摘除了吗"的尖锐评论,道出了这场政治转型引发的震动。
高市早苗的保守底色让这场外交舞步更显微妙。这位被称作"女版安倍"的政治人物,其参拜靖国神社的记录和在对马岛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原本应是韩日关系的火药桶,但出人意料的是,她在会谈中主动提及延续"穿梭外交",这个姿态被MBC电视台解读为释放善意的信号。
日本《读卖新闻》特别编辑委员桥本五郎的观察点破了关键:两个被认为立场强硬的政治人物,反而可能创造新的可能性。
(图2)
![]()
韩国总统室的通报透露出李在明的核心思路:用手术刀将历史争议与现实合作精确分离。这种务实主义外交的背后,是来自华盛顿的压力与东亚地缘格局的重组。
当特朗普(图2)挥舞关税大棒要求盟友提高防卫开支时,首尔与东京都感受到了战略捆绑的紧迫性。魏圣洛在高市就任后火速访日协调领导人会谈,这个细节暴露了韩国政府对维系三边合作框架的焦虑。
只不过,李在明也并非毫无阻碍。693个市民团体组成的"韩日历史正义和平行动"在首尔街头的抗议火焰,提醒着李在明一件事——他曾经让无数同胞泪流满面的"不正视痛苦历史,信任就无从谈起"的宣言,与现在主张"不应被历史问题束缚"的立场,构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这背后,是权力逻辑的转变。他作为在野党领袖时,需要鲜明的旗帜凝聚支持者,执政时则需要模糊的边界拓展空间。李在明对日媒说的"在野党时需要战斗,执政时需要包容",实际上揭示了现代政治中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永恒的抗争。
(图3)
![]()
这种转变不仅发生在青瓦台,同样也考验着高市早苗(图3)——那个以极右形象著称的政治人物,如今也在学习收敛锋芒。
特别是在中美博弈的阴影下,韩日这两个美国盟友的靠近带着某种必然性。但民意与战略需求之间的张力,使李在明和高市早苗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韩国总统强调的"包容和务实",日本首相回应的"建设性沟通",这些外交辞令背后是两国领导人试图在历史包袱与现实利益间寻找平衡点的努力。
未来几个月的动向将揭示这次会晤的真正价值。如果"穿梭外交"机制能持续运转,如果双方能在朝核问题、经济安全等领域达成具体合作,那么庆州的这次握手或许真能成为韩日关系的新起点。
但若历史问题矛盾再度浮现,或者国内政治压力迫使任何一方后退,这次会晤就可能沦为又一次短暂的外交插曲。
总之,中国的外交智慧与实践证明,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才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正确之道。韩日关系的改善符合地区各国共同利益,中国乐见周边国家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发展健康稳定的双边关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