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觉得后脑勺沉甸甸的疼,是昨晚没睡好?还是低头刷手机太久了?”
不少人把后脑勺疼归为“累着了”,揉一揉、歇会儿就不当回事。但你知道吗?这看似普通的疼痛,可能藏着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严重时甚至可能和脑血管、颈椎病变有关。今天就把后脑勺疼的“真相”说清楚,看完赶紧对照自查!
![]()
一、先搞懂:后脑勺疼,最常见的4个“诱因”
大部分人的后脑勺疼,其实和日常习惯有关,及时调整就能缓解,比如这4种情况:
1.“低头族”的颈椎抗议: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电脑,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间盘会压迫周围神经和血管,疼痛会从颈部放射到后脑勺,还可能伴随肩膀僵硬、手臂发麻。这种疼多是“紧绷感”或“刺痛感”,转动脖子时会更明显。
2.压力大到“头皮发麻”:焦虑、紧张时,头部肌肉会不自觉紧绷,尤其是后脑勺和太阳穴周围,形成“紧张性头痛”。这种疼通常是“钝痛”,像戴了顶紧帽子,还可能伴有头晕、注意力不集中。
3.睡眠“偷工减料”的惩罚:长期熬夜、失眠,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脑血管会出现痉挛,引发后脑勺疼痛。一般睡够7-8小时后,疼痛会明显减轻。
4.“吃出来”的头痛:过量喝咖啡、浓茶(含咖啡因),或吃太多腌制食品、巧克力(含酪胺),可能刺激血管收缩,导致后脑勺疼。这种疼多在进食后1-2小时出现,停药或调整饮食后会缓解。
二、警惕!出现这3个症状,别再“硬扛”
如果后脑勺疼伴随以下3种情况,可能不是“小毛病”,一定要及时就医:
1. 疼痛突然“爆炸式”出现:比如毫无征兆的剧烈头痛,像“被重锤击中”,还伴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这可能是颅内压升高的信号,需警惕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急症,黄金抢救时间只有几小时。
2. 疼到“走不了路”:疼痛时伴随头晕、走路不稳、手脚无力,甚至说话含糊。可能是脑血管堵塞或颈椎严重病变压迫神经,拖延可能导致瘫痪风险。
3. 疼了超过1周还没好:普通头痛调整习惯后3-5天会缓解,如果后脑勺疼持续超过7天,且越来越重,可能和脑瘤、颅内感染等有关,别等“疼到忍不了”才去检查。
三、教你4招:快速缓解后脑勺疼,简单又实用
如果只是普通习惯导致的后脑勺疼,试试这4个方法,5-10分钟就能减轻疼痛:
- 按揉“止痛穴位”:用拇指按揉后脑勺的“风池穴”(颈后凹陷处)和“天柱穴”(风池穴外侧1.5厘米),每个穴位按30秒,重复3次,力度以酸胀感为宜。
- 做“颈椎放松操”:坐直身体,缓慢低头(下巴贴胸口)→抬头(眼睛看天花板)→左右转头(耳朵贴肩膀),每个动作停留5秒,重复10组,缓解颈椎压力。
- 热敷“放松肌肉”:用40℃左右的热毛巾敷在后脑勺和颈部,每次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绷。注意别用太烫的水,避免烫伤皮肤。
- 补充“缓解头痛营养素”:喝一杯温牛奶(含镁元素,放松神经),或吃一把杏仁(含维生素E,减轻炎症),避免空腹或过饱状态下疼痛。
想要远离后脑勺疼,关键在“日常预防”,记住这3个习惯:
1.控制“低头时间”:看手机时把手机举到视线水平,电脑屏幕和眼睛平齐,每低头30分钟,起身活动5分钟。
2.睡对“枕头和姿势”:选高度8-12厘米的枕头(一拳高),避免趴着睡,侧卧时在膝盖间夹个枕头,减轻颈椎压力。
3.学会“释放压力”:每天花10分钟做深呼吸(吸气4秒→屏息4秒→呼气6秒),或听舒缓音乐,避免压力堆积引发头痛。
后脑勺疼不是“小毛病”,既不能硬扛,也不能盲目吃药。如果疼得频繁或伴随危险信号,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颈椎CT或头颅检查,早发现早处理!#后脑勺疼##奕健行##压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