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的考虑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论是前面的强硬态度,还是当下的转变,说到底,欧盟考虑的还是一个“利”字。前段时间,欧盟各国对我国的态度相当不友好,法国总统马克龙对外扬言,要对我国祭出“核力量”,那态度明显就是在威胁我国。荷兰方面强制性抢走了我国安世半导体99%的股份,还辞退了其公司的CEO。
![]()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中欧的矛盾会冲向高潮时,结果欧盟那边直接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直接宣布,中国的高级技术代表团要在本月30号到布鲁塞尔进行访问,主要就稀土和半导体等问题进行商议。不仅如此,欧盟一改往日的态度,用以下几个词汇来形容中国:办事认真、技术精湛、专业敬业。
既然要用到咱们国家,自然就得给咱们一个好脸色。问题是欧盟为何会突然来这么大一个反转,难道单单是因为中美关系的缓和?欧盟是否还有其他的考量?在其态度转变的背后,是否还藏着其他的算计?面对欧盟的这一转变,我国又该如何应对?
![]()
我国的反击
国际形势千变万化,欧盟之所以态度出现如此大的转变,是因为其在实际与我国的对抗当中吃了大亏。荷兰本来以“国家安全”为理由抢走了安世半导体,结果却发现自己非但没有收获预想中的好处,反而将自己变成了一则笑话。石头没有砸到我国的脚面,反倒是不偏不倚落到了荷兰的脚面。
最先受到损失的当数德国,德国汽车企业众多,又需要大量的芯片,结果被荷兰这么一搞,很多汽车企业因此而面临着停摆的风险。也正是因为如此,欧盟也意识到对抗非但不会让欧盟受益,反而将欧盟推向一片更危险的境地。实际上当欧盟一开始对我国采取反击措施时,就有一半以上的国家表示,千万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以免事情闹到不可调和。
![]()
从这里就能看出,欧盟的反击就是要迫使我国妥协,好使得自己获得更多的好处,这与特朗普使用加征关税的手段如出一辙,目的自然是让我国购买美国大豆,以及在稀土资源出口方面对美国打开口子。
然而,今日之中国已今非昔比,要想合作,就得拿出诚意,而不是使用这种下三滥式的威胁手段。拿着诚意来,我们国家和你们坐下来谈一谈,若是想要通过威胁与强硬的方式来谈判,我国会让其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