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6年的苏中战役中,国民党军整编第49师(下辖整编第26、第79、第105旅)是损失最大的一个师。
在苏中七战七捷中,有整编第49师参与的就有五仗,该师除了前方师部受损外,整编第26旅、第79旅的战斗兵折损大半,第105旅也损失过半。
估计整编第49师在苏中战役中的损失可能要占到国民党军此役全部折损的三分之一,而且从师部到三个整编旅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但在以上诸战后,我们可以发现整编第49师的建制仍然还在,三个整编旅战后也都在陆续恢复。
那么这个整编师战前到底有多少人呢?
![]()
整编第49师在整编前的番号为第49军,为三师九团建制,就当时的具体情况看,实际执行的是三十四年乙种军建制。
这种乙种军编制是当时仅次于甲种美械军的存在,在抗战胜利后又换装了大量日式火炮,并强化了国械武器,故而整体实力并不弱。
以第49军来说,当时就有一个军属野炮营,三个师属山炮营,总计装备日式山野炮48门。
而苏中我军唯一的炮兵团,仅有4门山炮,每门炮装备一个连;华中野战军中的主力第1师、第6师中的山炮也甚少。
到第49军改为整编第49师时,并没有执行2万人上下的整编师编制,而是三十四年乙种军编制内完整保留军直属队;师改整编旅,也同样保留完整的直属队,只是减少一个步兵团的编制,同时增设副职人员。
三十四年乙种军的特点是人员编制众多,其步兵师的人员数达到了12400余人,如此兵力数实际是当时的国民党军根本不可能充实到的。
![]()
所以减少一个步兵团的编制,并增设副职人员后,整编第49师所属整编旅的编制人数亦高达9000余人,具体来说是9304人。
三个整编旅的编制,再加上师部直属的2944人,整编第49师理论上的编制数应当为30856人。
这个编制数实际上比第49军时期的实有兵力数还要多。
因为在1946年5月该军整编前,其实有官兵人数才28521人,而且这其中还有一部分属于老弱兵员。
所以所谓的整编师改革,对于当时的中央军嫡系和旁系部队来说,实际是在实有兵力数基础上的增强。
第49军虽然出自东北军番号,但此时已经中央军化,算是中央军旁系,故而改为整编师时整体实力不弱。
![]()
在整编第49师的调整中,裁减了部分老弱兵员,但同时又补充了部分青壮兵员,因此到1946年7月开战时,该师的实有兵力数为:
师部及直属队2968人、整编第26旅8838人、整编第79旅8623人、整编第105旅8421人,总计28850人。
这个兵力数虽然相较于其满编数仍有一定距离,但明显比整编前的兵力数还要多300多号人,而且这是置换了部分老弱兵员后的结果。
因此虽然从编制上讲,整编第49师比第49军要少三个团,但其实实有兵力数更多、兵员质量更高,而且因为补充了日械、加强了国械,其武器水平也高很多。
在总兵员不降反升的情况下,因为建制缩减了,所以整编第49师的编制充实度大大提升,解决了困扰国民党军多年的缺额问题。
至于说该师距离满编数还差着的大约2000人,其实问题也不大。
![]()
因为该部是在三十四年乙种编制基础上改编的,而这套编制中本身就有相当部分的兵力冗余(如山炮营兵力上千人、实际算个小团;团输送连兵力400多人,也差不多到营级了);如将这些冗余压缩些,倒也不至于影响战斗力。
所以苏中战役前,整编第49师的28850人就是经过极度充实后的结果,而仅仅该部的兵力数就比华中野战军集中的15个团25000人的主力要多。
但是苏中战役中的整编第49师愣是被打得损失大半。
不过整编第49师并没有如实上报自己的战损,反而虚报了战果,这些也都是国民党军的基本操作了。
而在当时的国民党军中,更以占领某某地作为战果标志,因为整编第49师残部最终进入了如皋城,所以该部反倒还受到嘉奖,后续又在各残部的基础上补充兵力、装备,以恢复建制。
但因为在苏中战役中老兵骨干几乎损失殆尽,补充后的整编第49师战力很难恢复,到1947年秋该部再调东北后,战斗力的问题也就更凸显出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