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许多家庭的记忆里,泊头十里香从来不止是一瓶酒,更是串联起祖辈、父辈与晚辈的情感信物。从爷爷酒壶里的浅酌,到父亲婚宴上的敬客,再到年轻人手中的文创伴手礼,这瓶带着河北烟火气的特产,承载着三代人的生活故事,让河北人的亲情与乡愁,在醇香中代代相传。
![]()
爷爷的酒壶里,藏着老河北的岁月回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泊头乡下的集市上,二两装的十里香是稀罕物。爷爷每次赶集,总会攥着皱巴巴的粮票,换回一小瓶酒,小心翼翼地倒进搪瓷酒壶,只在农闲的傍晚,就着一碟花生米抿上两口。那时的我总爱凑到爷爷身边,闻着酒壶里飘出的粮香,听他讲年轻时推着独轮车,去泊头酒厂打酒的往事:“那会儿酒厂门口排队能绕半条街,师傅打酒时会多给半勺,说咱庄稼人辛苦,得让咱喝够味儿。” 后来爷爷走了,那只搪瓷酒壶被小心收在橱柜里,壶身上残留的淡淡酒香,成了老河北人质朴生活最珍贵的印记。
父亲的酒桌上,盛着河北人的待客真心。在父亲的人生重要时刻,十里香从未缺席。1998 年父亲结婚时,家里条件不算富裕,却咬牙买了两箱十里香,摆在婚宴最显眼的位置。敬酒时,父亲端着酒杯对亲友说:“这是咱河北的好酒,喝了它,咱往后的日子都顺顺当当!” 如今父亲成了家里的长辈,每到春节,他总会提前备好十里香,给来拜年的亲戚斟上一杯。去年表哥从外地回来,父亲一边倒酒一边念叨:“你小时候总偷喝我的酒,现在长大了,咱爷俩好好喝一杯。” 酒液在杯中晃动,映出的不仅是父子俩的笑脸,更是河北人重情重义的家风传承。
我们的手信中,装着新生代的乡愁表达。作为在城市打拼的河北年轻人,每次回老家,我都会带几瓶十里香;返程时,母亲也会往行李箱里塞两瓶,说让我送给身边的朋友:“这是咱河北的特产,让他们尝尝家乡的味道。” 去年公司团建,我带了几瓶十里香文创款,瓶身上印着卫运河古码头的图案。同事们好奇地问起酒背后的故事,我说起爷爷的酒壶、父亲的婚宴,说起河北的风土人情。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我们这代人带着十里香走南闯北,不仅是分享家乡的美味,更是在传递藏在酒香里的乡愁与亲情。
从爷爷的搪瓷酒壶,到父亲的婚宴酒桌,再到我们手中的文创手信,泊头十里香见证了河北家庭的岁月变迁,也维系着三代人的情感联结。这瓶酒里,有老河北的烟火气,有父辈的人情味,更有年轻人的乡愁意。它早已超越了特产的意义,成为河北人代际情感的传承载体,让这份带着醇香的亲情,在时光流转中,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河北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