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美国总统小布什站在摄像机前,信誓旦旦地宣布: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必须出兵。
后来联合国核查小组调查发现,伊拉克根本没找到那些所谓的“毁灭性武器”。但战争已经打响,美军一路高歌猛进,萨达姆政权在短短几周内便土崩瓦解。布什还在航母上挂出横幅,高调宣布“任务完成”。
![]()
可那一刻的胜利,不过是泡沫上跳舞。战争并没有结束,反而刚刚开始。美国花费了近七年时间、3万亿美元、上千美军士兵的生命代价,美国到底换来了什么?
军事胜利的泡沫
2003年,美军“闪电战”坦克集群直插巴格达,伊拉克军队几乎不堪一击。美方媒体当时吹得天花乱坠,把这场战争包装成“正义的解放”。但很快,美军就从“英雄解放者”变成了“笨拙占领者”。
![]()
战争初期最致命的决策之一,就是解散伊军。30多万训练有素、手里有枪、心里憋火的军人被一脚踹出军营。他们之中很多人直接加入了反美武装,伊拉克从此进入混乱局面。联军临时管理当局一系列决策失误,活生生把一个国家从混乱推向更深的动荡。
![]()
随后的2004年费卢杰战役更是一场泥潭战。美军和反美武装在城市巷战中反复拉锯,士兵阵亡人数飙升,军费如流水般花出去,治安却没见好转。为了控制局势,2007年美国启动“增兵计划”,虽然短期内稍微压住了火头,但却让伊拉克社会的宗派矛盾越发撕裂。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美军拼死拼活稳住的局势,反倒成了伊朗势力的温床。什叶派民兵趁势崛起,伊朗暗中输血,美军成了不小心给伊朗递了梯子的人。
![]()
经济账本
战争是烧钱的主业,这一点,美国人清清楚楚。这场伊拉克战争总花费高达3万亿美元。直接军费1.3万亿,退伍军人未来几十年的医疗和抚恤金预估近1万亿,剩下一堆债务利息、武器报废、安保投入……全是无底洞。
而原本的预算是600亿。围绕这场战争,美国国防承包商像哈里伯顿这样的公司,拿下重建合同之后,合同溢价能高达50%。战争打得越久,他们挣得越多。
有人流血,有人赚钱,这就是战争的冰冷现实。
![]()
人们都知道美国是为石油而来,从表面看,伊拉克石油产量从2003年的日均150万桶提升到了2010年的250万桶,似乎不错。但美国公司并没捞到大头。比如埃克森美孚,每桶油的服务费只有1.4美元。
美国没能掌握石油定价权,反而因为战争推高了全球油价。沙特、俄罗斯这些产油大户数钱数到手软。中国通过“石油换基建”的合作方式,在伊拉克悄悄扩大影响。
![]()
而美国自己因为战争开销导致国债飙升,医疗、教育、基础设施投资被大幅压缩。国内民众怨声载道,而伊拉克这边,经济一塌糊涂,失业率高企,民众怨气冲天。失业青年没人管,自然就成了极端组织的“后备军”。
伊朗竟成最大赢家
如果说战争初期还有些“政治红利”,那也只是昙花一现。2005年,伊拉克举行了大选,成立了亲美的马利基政府,但这个政府很快被腐败和宗派矛盾拖垮。
2011年,美军宣布撤军,结果伊拉克瞬间掉进权力真空。ISIS趁机崛起,把美国扔下的烂摊子搞得更一团糟,2014年美国又被迫重返伊拉克。
![]()
而在这场权力腾挪中,最淡定的赢家是伊朗。它并不用出兵,只需在背后推一把,伊拉克的什叶派民兵就能迅速壮大。人民动员力量等组织在武力、宗教、经济多个层面与伊朗深度绑定,伊拉克逐渐成了“伊朗的后花园”。
美国推翻萨达姆,无意中帮伊朗清除了地区最强敌人,打破了原本的逊尼派-什叶派平衡,什叶派阵营因此连成一线,构建出所谓的“什叶派之弧”。
![]()
而美国的战争合法性在国际上引发质疑,欧洲盟友如法国、德国公开反对,联合国也对此行动“保持距离”。反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始终强调不干涉内政、合作共赢,在中东反而赢得了更多信任与认可。
这场战争,美国想赢的军事、经济、地缘三张牌最后全烂尾。
战场上,美军虽然摧毁了萨达姆政权,但留下的是一个更分裂、更极端化的伊拉克;经济上,花了3万亿,石油没控制住,国债倒是压得喘不过气;地缘上,伊朗从中渔利,美国反而丧失了在中东的话语权。
![]()
美国可以推翻一个政权,但无法制造一个稳定的社会,更无法用炸弹修补宗教裂痕。过去二十年,中东频繁爆发的难民潮、极端主义蔓延,其实都与这场战争脱不了干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