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重磅发布,98个一级学科、5个专业学位类别,517所高校、5344个学科点集体亮相。其中,作为高教资源丰富的省份,江苏在202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共有31所高校的530个学科上榜,上榜学科总数位居全国第二。
而且,将视线聚焦到江苏省各大高校,其在学科建设上不仅表现出明显的“量”的优势,还在“质”的方面出类拔萃,全省10所高校斩获12个冠军学科,其中就包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气科学。
![]()
不仅如此,在前不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WorldReport)正式发布的2025-2026年度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南信大气象学和大气科学凭借其深厚底蕴与显著学术实力荣列全球第4位,再次彰显该校在相关领域的卓越地位,国内、国际学术地位的权威认证,更折射出南信大在全球顶尖学科建设中的突破性进展。
其大气科学学院先后共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40余项,其中国际奖4项(包括大气科学界最高荣誉罗斯贝奖章),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国家科学大会奖1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7项,省级科学大会奖4项……这充分说明南信大在气象学和大气科学领域的科研创新能力卓越。
![]()
例如在今年年初举办的首届“中国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成果发布会上,现场发布了2024年10项气候研究重大进展,涵盖了气候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气候系统演变等多个方面,其中就包括“梅雨不霉,烟雨不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合作完成)。
要知道,数千年间,东亚梅雨深刻地塑造了璀璨的东方经济和文化。但是,近些年梅雨变得不再婉约,如烟似雾的传统梅雨减少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合作完成的项目“梅雨不霉,烟雨不再”解读了这一现象。该研究首次构建了能够表征梅雨丰富内涵的指标,清晰表明东亚梅雨已经逐步丢失了传统烟雨特征,进而揭示出人类活动导致传统梅雨停摆,梅雨几近丢失其烟雨特征的科学事实。
![]()
包括在2023年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公布的“ChinaFLUX十大科学进展”中,该校也有“太湖中尺度涡度通量网”作为全球首个湖泊中尺度通量观测网成功入选。而且,该通量网还是ChinaFLUX唯一的水域站,研究成果曾被美国气象学会会刊《BulletinoftheAmericanMeteorologicalSociety》(BAMS)选为封面文章,被主编评其为“浅水中的深问题”。
![]()
这些扎根科研、服务现实的成果,不仅让“中国气象”的学术声量在全球愈发响亮,更在气候预测、生态保护等关乎人类未来的关键领域,为破解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大气科学与气象领域的每一步突破,都既是自身学科建设“量质齐升”的生动注脚,也是江苏高教资源厚积薄发、中国顶尖学科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有力证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