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瞩目的中美会晤在韩国釜山进行,目前已经圆满结束,这次会晤非常成功,双方足足谈了100分钟,这是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两国元首首次会面。
根据我国商务部通报,大概取得了如下共识:
1、取消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
2、加征的24%对等关税暂停一年。
3、穿透性规则暂停一年
4、暂停301调查一年
5、中方同步取消对美国的相应反制措施和加征的关税
6、双方还就芬太尼禁毒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达成了共识。
说实话,这“休战清单”来得比预想中实在。这不只是简单的“各退一步”,更像是给全球局势划了个临时休止符。
![]()
但最有意思的不是中美本身,而是这场会谈的“蝴蝶效应”。
短短几天里,德国外长突然“被靠边站”,副总理紧急救场;荷兰那边更热闹,抢了中企却搞崩全球供应链,最后只能靠甩锅遮羞。
釜山的信号,柏林先读懂了一半
中美釜山会谈刚落幕,德国政坛就传出了耐人寻味的动静,原定10月26日访华的外长瓦德富尔,突然宣布行程推迟,理由牵强到没人相信:“中方没有安排足够的会谈”。
事情的根子得往回扒几天。10月23日,瓦德富尔接受采访时嘴没把门,一边喊着要中国放松关键矿产出口,一边妄议台海问题,说什么“必须避免暴力改变现状”。
可能他觉得这话既讨好了美国,又能给中国施压,算盘打得挺精。
可他忘了,台海问题从来不是外人能置喙的,中方外交部早就把立场摆得清清楚楚: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是铁打的事实。
![]()
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富尔
果不其然,中方直接用行动表态——你的访华行程,我们不陪了。
更关键的是,德国商界先慌了。中国德国商会立马推迟了11月在苏州的德中经济大会,名义上是“组织原因”,实际上就是用脚投票:你外长把关系搞僵了,我们怎么谈生意?
要知道,德国汽车、化工这些支柱产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可不是一星半点,去年德国对中出口额占其总出口的近10%,多少企业的饭碗都系在这条线上。
![]()
默茨政府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闯了祸。瓦德富尔的硬气撑了没几天,柏林就传出消息: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克林拜尔要亲自访华,主持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
这操作说白了,就是把瓦德富尔架到一边,换个会说话、懂务实的人来收拾烂摊子。
我查了下克林拜尔的背景,这人跟瓦德富尔不是一路人。
虽然也批评过中国稀土政策,但总体上主张和中国保持沟通,用德国媒体的话说,他是“社民党里最懂经济的务实派”。
默茨这步棋走得还算及时,可问题是,中方早就把话挑明了:想谈可以,先纠正在台海问题上的错误表态。不是换个人就能绕过核心问题,这一点,柏林显然只读懂了一半。
知道要止损,却未必真明白中方的底线在哪。
![]()
不过比起后面要讲的荷兰,德国至少还有“纠错”的机会。
荷兰的迷之操作,把自己活成了笑话
就在德国忙着换人的时候,荷兰正上演着一场更荒诞的戏码。
中美刚宣布暂停穿透性规则,荷兰就跳出来证明:什么叫“抓不住重点”,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事得从安世半导体说起。可能有人对这家公司不熟,这原本是飞利浦的半导体业务,2020年被中国闻泰科技花340亿买下,成了100%中资控股企业。
在中方的运营下,安世做得风生水起,2025年上半年光半导体业务就赚了12.61亿,研发投入三年涨了150%,全球二极管、晶体管出货量都是顶尖水平,苹果、三星、特斯拉全是它的客户。
这种“欧洲研发、中国生产”的模式,本来是中欧合作的典范,结果硬生生被荷兰政府搞成了“国际笑话”。
![]()
今年9月,美国推出穿透性规则,把安世这类中资控股子公司也纳入管制,还明确要求换掉中国籍CEO张学政。
荷兰政府立马跟进,堪称“精准配合”:9月30日冻结安世全球30家子公司资产,10月7日就通过法院暂停了张学政的董事职务,把股份托管给外籍人士,到了10月底更放话要让本土企业“接手”安世。
凭啥?就因为美国一句话?荷兰可能觉得自己背靠欧美,抢一家中企不过是“小小得罪”,既能讨好美国,又能把芯片产业抓在手里,简直是双赢。
可它忘了最关键的一点:安世80%的产能都在中国,封装测试、后端制造全靠中国工厂,欧洲总部手里的不过是研发团队,没有中国的产能支撑,就是个空壳子。
![]()
中方的反制来得又快又准。闻泰科技直接打通国内供应链,商务部出台出口管制,切断了欧洲总部和中国产能的联系。
这一下,全球供应链立马炸了锅。本田墨西哥工厂先扛不住,因为缺安世的芯片直接停产,大众、宝马这些德国车企也跟着预警,欧洲工厂随时可能停摆。
眼看收不了场,荷兰开始甩锅了,说什么接管中企是因为“对方要转移工厂、大裁员”。这话骗谁呢?
安世这几年业绩涨得好好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哪有裁员转移的迹象?
![]()
大国博弈下,清醒与糊涂的分界线
看到德国换人和荷兰闹笑话这两件事,我总有个感触:在如今的全球格局里,清醒和糊涂的分界线,其实就是“懂不懂算大账”。
德国一开始显然也犯了糊涂,让外长拿着台海问题当筹码,以为能“政治经济两头赚”。但它好在有个底线认知:中国不是可以随便拿捏的,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德国承受不起。
我认为,德国的转变背后,其实是中美釜山会谈释放的信号起了作用。中美都能暂停冲突、坐下来谈,你一个欧洲国家非要跟着美国硬刚,图啥?
默茨政府肯定看明白了,在中美“休战”的一年里,谁能稳住和中国的合作,谁就能在经济复苏中占得先机。
![]()
可荷兰就完全没算明白这笔账。
它把自己绑在美国的战车上,以为靠政治手段就能夺走产业成果,却忽略了全球化分工的基本逻辑:安世的价值从来不是单一的研发或生产,而是“欧洲研发+中国产能+全球市场”的生态闭环。
现在全球车企都在找芯片,唯一能解决问题的只有安世中国区。
不管怎么选,有句话肯定没错:那些总想靠小聪明投机取巧的,最后往往会活成笑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