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的日常与焦虑:地下空了吗?
如果你从没担心过地球会“瘪”下去,那你可能没刷过某些热门科普视频。
近年来,随着全球石油开采量逐年增长,一些好奇心爆棚的网友开始发问:“石油一直被抽出来,地下会不会变空?地球会不会塌掉?”听起来有点像科幻设定,但你别说,还真有不少人对此忧心忡忡。
别急,咱们先从一个细节说起。2024年,全球石油开采总量高达42.14亿吨,而人均一生要消耗大约4.6吨石油。
![]()
你以为只有开燃油车才用油?其实你脚上穿的运动鞋、冬天穿的羽绒服、厨房用的保鲜膜,甚至你吃的零食里某些添加剂,背后可能都离不开石油。石油可以说是“隐形存在”的万能材料,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石油从地下抽上来,地下真不会空吗?我们是不是把地球当成了一个“油桶”,抽空了就麻烦大了?从地质学角度看,石油并不像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那样,装在一个大水箱里,而是分布在岩石缝隙中。
如果你想象不出来,可以把地下想象成一个大海绵,石油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被“吸附”在其中。抽油,其实就是“挤压”这块海绵,把油挤出来。
但你要是一直不加控制地“挤”,海绵会不会塌?确实有可能。
![]()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现在的油田开采一般采用“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根管子抽油,另一根同时注水或注气,把油抽出来的同时,往原来的缝隙里补点“内容物”,防止岩层塌陷。
就像你从果冻里挖了一勺,马上又填进去点糖水,虽然味道变了,但形状还能保持。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技术并非万无一失。比如以前美国墨西哥湾就出过事,因为注水不及时,导致地表微微下沉,吓得当地居民一度以为地震了。
而在一些地质结构本来就很脆弱的地方,比如岩溶带或断裂区,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诱发小型地震甚至塌陷。因此,现代石油工业不仅要“会抽油”,更要“会补洞”,而且补得要精准、均衡、科学,不能像个笨小孩玩水枪那样乱喷一通。
![]()
但不管你补不补,抽出来的石油总归是从地球里“走”了。那么问题又来了,抽得太多,会不会对地球整体结构有影响?答案是:大概率不会。为什么?因为地球实在太大了。
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大约是2446亿吨,听起来吓人,但跟地球5.97万亿亿吨的质量比起来,不过是“九牛一毛”的毛都不到。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人类目前的“钻探深度”连蛋壳都没刮破。
我们现在最多也就钻到地下10公里左右,而地球半径可是6378公里,说白了,我们还在“地壳的表皮”上打转。
所以你说地球会不会因为抽油而“瘪”下去?从宏观尺度看,真的没必要太紧张。不过,微观层面上的地质风险仍然存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继续合理使用石油,也要不断提升开采技术,不能一边挖一边祈祷“别塌啊”。
![]()
石油离不开,但未来能不能少靠点?
既然抽油不会让地球塌,那是不是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一直抽下去?那倒也不是。虽然地球不怕“瘪”,但我们人类可怕“空”。要知道,石油不仅是工业的“血液”,还是现代文明的“润滑剂”。
现在世界上超过90%的交通运输依赖石油,塑料、化工、农业、医疗等行业也离不开它。哪怕你开的是特斯拉,穿的是纯棉,吃的是有机食品,但制造特斯拉的工厂、运输棉花的卡车、保鲜有机食品的包装袋,都绕不开石油。
问题是,石油不是无限的。虽然现在探明的储量看上去还够用几十年,但这不是重点,关键是“易采”的石油越来越少了。
像中东地区那些浅层油田,只要轻轻一钻就能出油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更多的是深层、极深层油田,开采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多。打个比方,以前是你在厨房地上捡糖果,现在是得钻到地下室的地板缝里才能找到一颗糖。
![]()
再考虑到环保因素,石油的“副作用”也越来越被重视。燃烧石油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这是全球变暖的“元凶”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风能、太阳能、水电、氢能,能用的都在上。
中国提出“双碳目标”,就是希望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其中少不了对石油依赖的逐步削减。
![]()
不过现实一点说,新能源虽好,目前还不能完全替代石油。电动车是火了,但电池的制造也离不开石油化工产品。风能和太阳能的稳定性、储能技术,还在攻关中。说到底,新能源是未来,但石油还得撑一段时间的“门面”。
所以,未来的方向应该是“两条腿走路”:一边优化石油的开采与使用,尽量做到“绿色抽油”,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一边加快新能源的技术突破,争取早日构建一个“多能互补”的能源结构。
![]()
比如,中国在塔里木盆地搞深地油气勘探的同时,也在青海、内蒙古布局大规模光伏电站;一边是“深挖地下油库”,一边是“晒太阳发电”,两不误。
而从普通人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做点事儿。比如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支持环保产品,这些看似微小的行为,其实都是在帮地球“减负”。毕竟,地球不会塌,但我们的未来可能会“塌”在资源枯竭和气候变暖的双重夹击下。
地球“稳如老狗”,但人类不能太飘
把石油从地下抽出来,会不会让地球塌陷?从科学角度看,几乎不可能。石油在地球质量中占比极小,开采深度也远未触及地球核心,连“蛋壳”都没刮破。现代开采技术中,还有注水、注气等手段来维持地下压力,避免岩层塌陷。只要技术得当,地质风险是可控的。
![]()
但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地球会不会塌”,而在于我们还能靠石油多久。石油不可再生,开采难度越来越高,而我们的社会、工业、农业、生活方式却高度依赖它。
一旦石油枯竭或成本高企,可能带来的经济震荡不容小觑。更重要的是,石油燃烧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了全球性挑战,气候变化正悄然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地球“没事”就无所顾忌,而是要更科学地管理资源、更积极地推动能源转型。新能源不是可选项,而是必由之路。我们这一代人,既是石油时代的继承者,也应该是新能源时代的开创者。
![]()
地球很大,但人类的未来空间却在缩小。不怕抽油抽空地球,只怕抽走了未来的希望。所以,脚踏实地搞好石油开采,抬头仰望星空发展新能源,这才是我们该走的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