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的西方,要把先进的高铁技术转让给中国?
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穷!
这儿说的“穷”不是西方政府没钱,是那些握着高铁技术的巨头企业,当时早就快揭不开锅了,中国抛过去的订单就是救命的粮票,别说技术转让,只要能拿到钱,连生产线的图纸都能给你翻出来。
2004年那会儿,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这些所谓的“高铁大佬”,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憋屈。
先看欧洲,德国的ICE高铁在本土就那么几条线,法国TGV的市场也早饱和了,俩家在欧洲内部抢订单都快打起来了,可新的项目屈指可数。
西门子的高铁部门2003年直接亏了好几亿欧元,生产线一半的工人都在轮休,设备闲得快生锈;阿尔斯通更惨,靠着法国政府的补贴才没倒闭,高管天天开会研究怎么裁员保壳。
再看日本川崎重工,新干线技术吹了几十年,可海外订单硬是一个没拿到,东南亚那些国家要么没钱修,要么怕被日本卡脖子不敢用,他们的高铁车间都快改成摩托车组装线了。
这时候中国站出来了,一开口就是要400列动车组,还放话“谁给的技术实在,订单就给谁”。
这消息传过去,西方那些企业眼睛都绿了,要知道这单生意顶得上他们好几年的营收。
一开始西门子还端着架子,觉得中国离了他们的技术玩不转,故意抬高价格,核心的牵引系统技术死活不肯松口,想着赚笔快钱就走。
结果法国阿尔斯通直接急了,连夜拉着日本川崎重工搞“低价联盟”,阿尔斯通说愿意把TGV的核心技术打包送,川崎重工更狠,连新干线的车辆设计图纸都敢拿出来,就差没把工程师绑去中国了。
西门子一看这架势慌了,要是丢了中国订单,他们的高铁部门当年就得倒闭。赶紧连夜改方案,不仅把价格砍了一半,还承诺把CRH3型动车组的牵引、制动系统全套技术转让,连生产工艺都手把手教。
你以为他们愿意?说白了就是穷得没辙了,闲置的技术不能当饭吃,可中国的订单能救全厂几百号人的饭碗。
后来有人扒出来,西门子拿到的那批订单,直接占了他们当年高铁部门营收的三分之一,刚好把之前的亏损全补上,不然第二年就得被母公司拆分卖掉。
再说说法国阿尔斯通,拿到中国订单前,他们的财务报表上全是红字,连原材料采购的钱都快凑不齐了。
中国给的预付款到账那天,阿尔斯通总裁直接在办公室开了香槟,因为这笔钱不光救了高铁部门,还让他们保住了航空发动机的研发项目。
日本川崎重工更实在,为了拿到CRH2型的订单,把新干线用了二十年的可靠性数据都给了中国,要知道这数据他们之前对亲爹都没这么大方过,可谁让他们当时海外营收暴跌70%,就等着中国这笔钱续命呢。
其实西方企业心里门儿清,他们的高铁技术再先进,没人买就是废铁。
2000年初那几年,全球除了中国,没哪个国家有本事搞大规模高铁建设,欧洲本土市场早就饱和,美国连普通铁路都修不利索,更别提高铁了。
中国这块市场是独一份的肥肉,要是不抢,不光赚不到钱,连技术迭代的成本都扛不住——高铁技术这东西,越放越贬值,还得花钱养研发团队,与其烂在手里,不如换笔现金周转。
还有个没法说的秘密,当时西方那些企业就算不转让技术,中国早晚也能自己搞出来,无非是多花点时间。
可他们等不起啊,要是等中国自研成功了,他们的技术更卖不上价了。
不如趁中国需要的时候卖个好价钱,既能解燃眉之急,还能借着中国的订单维持生产线,顺便赚点后续的维护费。
就像阿尔斯通后来跟中国合作维护动车组,每年的服务费就够他们养活半个研发团队,这都是当年靠转让技术搭的桥。
所以说穿了,西方转让高铁技术根本不是什么“好心帮忙”,全是被“穷”逼出来的无奈之举。他们手里的技术当不了饭吃,中国手里的订单能救命,这笔买卖说白了就是各取所需。
只不过他们没想到中国消化技术这么快,短短十几年就从“学习者”变成了“领跑者”,现在反过来把高铁卖到了欧洲、东南亚,当年赚的那点救命钱,跟后来中国高铁的市场规模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这大概就是“穷”的时候只顾着眼前,忘了算长远账吧。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