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小格
![]()
和老友喝茶时,她笑着说:“你看楼下那对老夫妻,每天早晚都手拉手散步,我家那位倒好,吃饭时都盯着手机,跟他说句话跟求着似的。”话里带着点嗔怪,可眼里的羡慕藏不住。
其实,到了55岁、65岁这个年纪,夫妻间的感情哪还需要什么轰轰烈烈的誓言?不过是想在做饭时有人搭把手,看电视时有人聊几句,生病时有人递杯热水。
好的感情,不是年轻时的风花雪月,而是老了以后的“搭伙过日子”,搭的是心,过的是暖。
张德芬老师在《遇见未知的自己》里写过:“亲密关系是最好的镜子,照见的是我们内心最真实的需求。”
年轻时,我们总盼着对方多浪漫、多上进;可老了才发现,最想要的不过是“被看见”。
他抱怨楼梯陡,不是真的嫌路难走,是想你扶他一把;她念叨菜太咸,不是真的挑口味,是想你多陪她聊聊天。这些藏在琐碎里的小情绪,才是感情里最该接住的东西。
![]()
我认识一位62岁的阿姨,她的手机里存着老伴的“健康笔记”:血压多少、几点吃药、不能吃的忌口菜,记得比自己的事还清楚。
有次叔叔感冒了,阿姨凌晨三点起来给他换退烧贴,嘴里还念叨:“年轻时你照顾我坐月子,现在该我照顾你了。”你看,真正的爱,从来不是记着那些大道理,而是把对方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
可现实里,很多老夫妻走着走着就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他跳他的广场舞,她聊她的家长里短,晚上分房睡,白天各忙各的。有人说:“都这么多年了,哪有那么多话说?”
可张德芬老师说过:“关系里的疏离,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从‘懒得说’‘不想听’开始的。”
你不说今天买菜遇到的趣事,他不听你跳广场舞时的小插曲,日子久了,心与心之间就隔了一层看不见的墙。
有对夫妻来找我时,已经冷战了半个月。叔叔说:“她天天跟邻居说我不关心她,可她也没说过想要什么啊!”阿姨急了:“我想要什么你都不知道?我生日那天,就想你陪我吃碗长寿面,你倒好,跟老伙计喝酒去了!”你看,人到中老年,想要的从来不多,不过是一份“被放在心上”的踏实。
一句“今天冷,多穿点”,一次散步时主动牵起的手,甚至是吵架后先低头说的那句“我错了”,都能让感情热起来。
![]()
我老师常跟我说,老来的感情,要学会“软下来”。 年轻时争对错,老了才明白,赢了道理,输了感情,才是真的亏。
他记性差,忘了你说的事,别指责他“老糊涂”,笑着提醒一句就好;她爱唠叨,说些重复的话,别打断她,耐心听着就好。
毕竟,能陪你吵、陪你唠的人,才是这世上最亲的人。
前几天在小区里,看见一对老夫妻在花园里种多肉。爷爷蹲在地上挖坑,奶奶在旁边递小苗,嘴里还互相调侃:“你这坑挖得太浅,花活不了!”“你懂什么,这叫‘浅种易活’!”阳光洒在他们的白发上,连拌嘴都带着甜。
这大概就是最好的老年爱情:不是不吵架,而是吵过之后还能一起种花;不是不抱怨,而是抱怨之后还能一起吃饭。
张德芬老师说:“幸福的亲密关系,是两个人一起成长,一起变成更好的自己。”
老了以后的成长,不是要做出多大的成就,而是愿意为了对方,学一点新东西。一起学用智能手机视频,一起去公园拍几张合照,一起尝试做一道新菜。这些小小的“新尝试”,会让日子变得有滋有味,也会让感情越来越浓。
![]()
人这一辈子,最幸运的事,莫过于老了以后,身边还有一个知冷知热的人。
他记得你爱吃的菜,你知道他怕的疼;你们一起看过日出,也一起熬过风雨;就算头发白了,牙齿掉了,依然愿意牵着对方的手,慢慢走。
愿我们都能明白,55岁、65岁不是感情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包容;少一点沉默,多一点分享;少一点理所当然,多一点心怀感恩。
这样,才能把日子过成彼此的“暖心窝”,才能真正做到“白发不相离,岁岁皆安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