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科在直播当中表达了一个观点,在他看来竞技体育要靠成绩说话,而不是靠借口跟理由。有成绩不用解释,没成绩解释也没用。而且张继科表示自己也没有资源纯靠拼出来的,他那时的竞争确实很激烈,处于二王一马的时代,等到他成就大满贯的时候,二王一马还没有退役。
![]()
张继科那个时候想要打出来难度实在太高,因为王皓、王励勤、马琳这些前辈都没有成就大满贯,说明选手之间的实力都很均衡。那时候的男队是顶级的实力,外协选手很难给国乒男队持续造成压力。张继科也是凭借着稳定的发挥和超强的抗压能力,才短时间内成就了大满贯。
他实在是太清楚了,王皓能够连续参加三届奥运会,也是国乒史上第一人。但在竞争激烈的国乒,依然没有在奥运会单打夺冠,就证明了竞争的白热化。张继科说的没错,其实光有资源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靠选手的实力和成绩来证明一切。
![]()
张继科认为竞技体育不要找借口,成绩不行就是不行。王楚钦和孙颖莎在国乒都获得了大力培养,尽管很受重视依然没有在奥运会单打夺冠,粉丝找出了很多输球的理由。特别是巴黎奥运会王楚钦和孙颖莎是男女选手当中,唯一由主管教练做场外指导的选手。
其他参赛的国乒选手主管教练都没有入驻奥运村,只有这两个选手的主管教练已经入住了奥运村,还破例在奥运会的赛场出现在场外教练席上。现在不少球迷说这两个人身兼多项才是输掉奥运会单打的主要原因,选手身兼多项的前提,是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教练资源支持。
![]()
不光要看这两人付出比较多,也要看这两人获得的支持也比较多。这都是成正比例的,尤其是当这两名选手输球的时候,那粉丝都找出各种理由来解释。甚至孙颖莎在奥运会女单获得亚军,都被认为是为了男队考虑,没有使用出新技术,怕外协竞争对手研究男队。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孙颖莎的接发球都不是拧拉的体系,是以劈长、摆短的过渡球为主,很难接发球主动抢攻;男选手的接发球普遍是以拧拉为主,难道还怕外协选手研究男选手的劈长、摆短吗?很显然这都是充满漏洞的输球理由,完全经不起推敲。
![]()
王曼昱为什么用反手发球就限制了孙颖莎的接发球呢?不就是因为孙颖莎不是拧拉的体系吗。孙颖莎接反手发球容易摆短冒高被抢攻,如果她是接发球直接拧拉的体系,王曼昱就不会采用反手发球了。孙颖莎在各类赛事的夺冠次数最多,可是只要输球了,粉丝普遍认为是队友对她进行研究。
那么问题来了,孙颖莎夺得这么多冠军,不都是击败队友拿到的吗?难道孙颖莎不研究队友,不研究队友能获得这么多冠军吗?孙颖莎赢得德比之战的时候,就不认为她研究队友,可是队友击败孙颖莎的时候,就普遍找理由认为是队友只研究孙颖莎。
![]()
很明显这就是双标,其实不管是德比之战还是外战输球,对于选手来说,寻找输球的原因为下次获胜做准备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孙颖莎和王楚钦输球,粉丝还找出了一个输球的理由,那就是认为两人太疲劳了。而且现在粉丝普遍建议王楚钦和孙颖莎减少参加双打和混双的次数,只专注于单打比赛。
可是这些粉丝忽略了其他队友现在都普遍兼项,不光是参加单打,双打跟混双比赛也是同时兼项。像张本美和、早田希娜这些选手,每次都要身兼多项参赛。这些选手参加完国际赛事还要马不停蹄的参加职业联赛,日乒联赛举办的时间更长,他们要论参赛的频次,其实比孙颖莎、王楚钦要多。
![]()
10月份很多外协选手参加完北京大满贯赛事,又参加亚锦赛,紧接着又参加职业联赛,又马不停蹄地参加正在举行的WTT法国冠军赛。相比来说,孙颖莎这些主力选手参加完亚锦赛之后就在备战全运会,有充分的休整时间。
![]()
张继科确实说得很对,选手要用成绩说话,不要像粉丝一样去找借口。当粉丝提出输球的理由时,选手应该第一时间去证明,打消粉丝的猜测和疑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