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不要去医院!我不要打针!”每当孩子生病需要就医,这样的哭闹场景是不是令人心疼又无奈?如今儿童医疗辅导专业人员正用专业与温暖,轻轻拂去医院的“恐惧滤镜”,改变孩子就医体验。
儿童医疗辅导专业人员,是经过系统专业培训,凭借实践经验,在医疗环境中为孩子及其家庭提供社会和心理支持的人士。日常工作中,他们通过细致观察和耐心互动,了解每个孩子的年龄特点、性格喜好、恐惧来源等关键信息。在此基础上,运用游戏、预习演练、放松练习、教育及情绪表达等多种活动方式,定制个性化支持方案。
上述方案帮助孩子及其家庭积极应对医疗环境中与疾病、治疗相关的困难和挑战,让医疗过程变得更轻松、温暖。在他们的努力下,孩子们在治疗中的焦虑显著降低,配合度更高,术后恢复更快。家属们也普遍反映,儿童医疗辅导服务极大地缓解了他们的焦虑,使整个医疗过程更加顺畅和舒适。
6岁的小豆在车祸后,即将接受急诊清创缝合手术,声音颤抖,说话带着哭腔;7岁的小明很快要做一个小手术,只要“手术”、“打针”这类字眼钻进耳朵,就会害怕得哭个不停;还有更多孩子一进医院就浑身紧绷,拒绝配合检查……这些看似“不够勇敢”的表现,其实是孩子面对未知医疗环境的正常应激反应。
孩子的认知和心理承受能力尚未成熟,医院里的消毒水味、闪烁的仪器灯光、可能带来疼痛的操作,都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恐惧和焦虑。而家属的慌乱与安抚,往往难以精准化解孩子的心理困境。这时,儿童医疗辅导专业人员就像懂孩子的“魔法师”,带着专业的儿童医疗辅导工具包走进病房,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帮他们驱散不安。
儿童医疗辅导有哪些“奇妙方法”?
【巧妙心理准备,消除医疗焦虑】
心理预备通过帮助孩子和家庭了解疾病及治疗过程,增强孩子的预知感和掌控感,从而减轻焦虑和恐惧,提升配合度,培养“准备就绪”的感觉。儿童医疗辅导专业人员会全面评估孩子情况,找出孩子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觉得害怕或不安的部分。然后用孩子容易理解的方式,如照片、视频、绘本等,生动地向孩子解释医疗环境和程序。同时,与家庭共同制定个性化应对计划,通过玩偶、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具体医疗流程,帮助孩子提前熟悉。
【以游戏促进发展,在玩乐中成长】
住院可能打断孩子的正常成长轨迹,影响他们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交等关键领域的发展。儿童医疗辅导专业人员通过设计适合孩子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的游戏活动,帮助孩子在治疗期间继续成长。此外,他们深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会根据孩子个体需求和兴趣灵活调整活动内容。通过个性化、富有创意的活动,满足孩子们的发展需求,促进身心健康,让孩子们在住院期间依然能够快乐成长。
【医疗知识教育,消除医院陌生感】
医院中充满了陌生的设备和流程,常让孩子感到不安。为此,儿童医疗辅导专业人员积极营造友好氛围,设置温馨的游戏活动室,帮助孩子们更快适应医院环境。同时,他们将游戏和医疗教育相结合,组织医疗主题游戏(如“问答扑克牌”)、创意表达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家庭在玩乐中学习医学知识,让孩子在互动中减少恐惧和焦虑,更好地配合治疗。
【掌握应对技巧,稳定情绪状态】
无论是短期检查还是长期住院,儿童医疗辅导专业人员都会教导孩子与家属各种情绪调节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医疗挑战,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这些技术包括呼吸练习、舒适姿势、引导想象、分散注意力等,有助于缓解孩子在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和焦虑,促进情绪健康。
【家庭协作,一起面对困难】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坚强后盾。儿童医疗辅导专业人员尊重孩子及其家庭成员的意见和选择,鼓励家庭成员全程参与孩子的医疗过程和治疗决策。通过艺术疗愈、音乐和游戏等活动,他们帮助家庭成员之间建立更紧密的情感联系。同时,他们也关注生病孩子的兄弟姐妹,他们往往是“隐形的患者”。这些孩子可能会感到被忽视、害怕失去亲人,甚至自责。在面临重大变化或丧失时,儿童医疗辅导专业人员还会提供特别的纪念活动,帮助家庭共同应对悲伤与挑战。
家属如何进行充分配合?
【积极参与,做孩子的“同行伙伴”】
家属可主动陪伴孩子参与儿童医疗辅导专业人员组织的互动游戏与教育活动,如和孩子一起完成模拟医疗场景的小游戏、共读医疗主题绘本。过程中多鼓励孩子表达内心感受,无论是对治疗的好奇还是恐惧,都耐心倾听,用陪伴和鼓励传递“我们一起面对”的底气。
【提供信息,让支持更“精准适配”】
家属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可主动向儿童医疗辅导专业人员提供孩子的喜好(如喜欢的玩具)、恐惧(如怕疼)等信息。这些信息能帮助他们更快地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更好地了解孩子,进而量身定制更贴合孩子需求的干预方案,让儿童医疗辅导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保持乐观,做孩子的“情绪稳定器”】
如家属因孩子的疾病、治疗或诊断陷入焦虑,这种负面情绪很容易传递给孩子,进一步放大他们的恐惧和不安。儿童医疗辅导专业人员会为家属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照护策略,提供有关疾病的信息、资源和应对方案,帮助家属调整情绪状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孩子的治疗,也让孩子感受到家属的支持和鼓励。
【坦诚沟通,用“孩子能懂的话”解疑惑】
面对孩子的医疗过程,家属不必刻意回避,但也不要夸大事实,可根据孩子的年龄与理解能力,用通俗的语言坦诚沟通。这样的沟通方式,既能帮孩子驱散对未知的恐惧,还能让孩子体会到被重视与尊重,进而更主动地配合治疗,也为建立对家属和医疗团队的信任打下基础。
(作者依次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护师、副院长)
原标题:《拂去孩子对医院的“恐惧滤镜”,儿童医疗辅导能做些啥》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来源:作者:傅唯佳 顾莺 张晓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