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在文化领域反腐的浪潮中,纪实作家张弓七年如一日,与中书协原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赵长青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这场较量背后,是权力与正义的激烈碰撞,也是文化界反腐斗争的一个缩影。
![]()
2014年春,北京的天空刚从沙尘中恢复些许清朗,空气中仍残留着沙尘的气息。张弓乘坐的飞机落地后,他刚打开手机,便被十几个未接来电和二十几条未读短信“轰炸”。他心里清楚,这些电话大多来自央媒的G主任,而G主任此番联系,与赵长青脱不了干系。
张弓任由手机铃声响着,走出机场大厅,上了朋友的车。途中,G主任的电话再次打来。G主任声称已等待许久,还介绍了同行的L总——一位曾在东北某省担任新闻出版局局长,如今是中国XX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的人物,且L总在赵长青手下做事,此次是受赵长青特意安排来接张弓。张弓以已上朋友车、住处未定等理由婉拒了当面见面的请求,但G主任并未放弃,坚持晚上要找张弓“不见不散”。
当晚12时许,张弓入住五洲皇冠酒店。刚走进酒店大厅,G主任便迎了上来,将张弓拉到一旁的咖啡区。两人坐下后,服务生送上咖啡。张弓开门见山地问:“是不是赵长青让你来的?”G主任承认是受赵长青所托,还夸赞赵长青人好且敬佩张弓为人,并试图劝说张弓与赵长青见面,化解“矛盾”。
G主任提及,就连广东正部级高官陈XX担任省书协主席都要经过赵长青点头,暗示中国书协圈子门槛高、关系复杂。他还劝张弓利用影响和关系谋取利益,比如当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甚至表示可以帮助张弓运作现实题材小说出版,因为这类小说不好出版。然而,张弓不为所动,他坚信自己记录历史的作品总会“有出头的那一天”。
G主任见软的不行,便试图让张弓不要再发布关于赵长青的文章。原来,张弓此前经过长期调查、反复核实、深思熟虑后,整理出赵长青的十大罪状并公之于众,这让赵长青“吃不好,睡不好”。但张弓态度坚决,称自己写的都是实话实说,没有对赵长青进行人身攻击或侮辱人格,且文章内容有据可查。
在张弓拒绝G主任的“说情”后,他又遭遇了其他势力的威逼利诱。
在北京某场馆,张弓正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一名年轻老板模样的邓经理出现在镜头范围内。采访结束后,邓经理上前与张弓打招呼,自称是甘肃老乡(张弓实际并非甘肃人),还表示仰慕张弓已久。邓经理透露自己知道张弓是国内好几个寺院的顾问,且信奉密宗。随后,他邀请张弓到自己的画廊坐坐,并表示下个月会到兰州找张弓。邓经理还提出,如果张弓看得上他的画廊,可以在那里推荐张弓的书法作品,他和朋友也可以收藏一些,希望与张弓“好好合作一下”。张弓虽未当场拒绝,但也未明确答应。
另一次,在北京某集团公司下属酒店的宴席上,张弓又遇到了新的“挑战”。一个着夹克、袖子和后背绣着CCTV台标的男子,领着两个身着道士装的男子前来敬酒。男子递上一张银色金属名片,上面印满各种头衔,其中“央视导演Y总”和“世界佛教电视台台长”的头衔格外引人注目。
Y总表示,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可以给张弓做个采访,且有人愿意出这笔钱。同时,世界佛教电视台也可以对张弓做专访。当张弓询问电视台所在地时,Y总称在香港。张弓则巧妙地推荐采访中国佛协的人,并当场拨打手机,Y总和两个道士见状转身就走。
面对赵长青及其背后势力的种种公关、威逼利诱,张弓始终坚守正义,不为所动。他深知自己揭露的是文化界的腐败现象,关乎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
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指出一些单位和行业协会违规开展创建示范等活动并收取费用,中国书协等单位以“合作”等名义向部分“文艺创作基地”收取活动经费、建设经费。中纪委这份通报措辞严厉,称中国书协等机构将创建示范、评比表彰活动异化为“捞钱工具”,而此变相捞钱手段最早正是由赵长青开创。十几年前,赵长青实际把控的中国书协就通过“编造文化产业项目,骗取地方政府财政投入敛财”。
张弓七年的抗争并非一帆风顺,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但他坚信,只要坚持真相,正义终将到来。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人关注文化界的反腐斗争,共同维护一个风清气正的文化环境。这场较量仍在继续,而张弓的坚守,无疑为文化界的反腐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