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18日,陈震在微博评论区轻描淡写地承认劳斯莱斯闪灵已售出。
这款官方指导价575万、2023款二手准新车市场价普遍400万起的纯电轿跑,最终以280万成交。
更反常的是,接手的三亚租赁商直言“回收价略高于正常事故车”——这本该是辆车头全毁、安全气囊尽弹的“残值车”,为何反而更值钱?
有可能是,对租赁商而言,“陈震事故车”的标签是比车况更珍贵的资产,就像影视圈的“道具周边”,事故的话题性让它脱离了单纯二手车的属性。
![]()
▲图源:抖音
陈震或许早算清了这笔账。这辆今年5月才提的二手车,是他第四台二手劳斯莱斯——他曾在视频里炫耀“二手劳斯莱斯性价比最高”,如今却急于切割。
![]()
▲图源:微博
他甚至公开表示“大概率不再买劳斯莱斯”,理由是“主动安全配置不够”,可转头就夸国产车型的智驾系统“靠谱”,这种反差更像在为自己的失误找台阶。
![]()
▲图源:微博
回顾一下,这场让陈震急于脱身的车祸,发生在10月3日的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路口。他的闪灵逆行撞上正常行驶的比亚迪,对方车辆被撞飞数条车道后扎进绿化带,自己的车头则凹成废铁,四个安全气囊全部弹出。
交警通报来得也干脆:陈震负全责,双方均无涉毒涉酒。
更打脸的是费用清单——他只买了交强险,12.2万赔付额度外的费用需自掏腰包。这种“省小钱吃大亏”的操作,与其“千万粉丝大V”的身份格格不入,也让他多年标榜的“稳重人设”出现裂痕。
直到10月18日,陈震才通过EDR数据还原细节:事发时开启了L2辅助驾驶,因低头捡东西分心,前车变道后车辆自动提速至80公里/小时,最终闯红灯逆行碰撞。
他辩解“对闪灵辅助驾驶边界认知不清”,可5月提车时他明明在测评里说过:“闪灵的智驾相当于2017年特斯拉水平,只能车道保持和拨杆并线”——作为靠解读汽车功能吃饭的车评人,这种“选择性失忆”未免太过刻意。
如今车祸像块磁铁,还吸出了陈震藏在“安全驾驶人”标签下的过往。
2006年,他因在二环非法赛车被拘留7天,得名“二环十三郎”,当年被媒体明确称为“不良飙车青年”。
多年后他洗白形象,标榜“开车规矩到骨子里”,却连车损险都省着不买,美其名曰“划算”;一边提醒粉丝“开车要专注”,自己却在驾驶时低头捡东西。
粉丝的失望肉眼可见。
事故当天,评论区满是“取关了,专业度碎了”“说别人头头是道,自己连说明书都不看”的声音。从飙车青年到车圈权威,他用十几年建立的形象,在一场车祸里轰然倒塌。
陈震曾说“接受赞助不可耻,可耻的是丧失底线”,可他恰恰失守了底线——作为专业人士,他本应清晰解读智驾功能的边界。这让消费者对车评人的信任雪上加霜:当连“懂车的人”都搞不懂车,普通用户该听谁的?
而陈震的故事里,最该被记住的不是280万卖车,而是那句被反复验证的真理:辅助驾驶≠自动驾驶。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早已明确:驾驶人是安全第一责任人,辅助驾驶不能免除注意义务。可现实中,像陈震这样过度信赖系统的驾驶者不在少数,技术的进步,竟成了部分人分心的“借口”。
笔者始终觉得,再贵的车、再先进的系统,都替代不了人的专注。
对驾驶者而言,手不离盘、眼不离路才是真安全;对车评人而言,专业诚信才是立身之本;对车企而言,清晰界定技术边界比夸大宣传更重要。
当流量退去,所有泡沫都会破裂。陈震的崩塌不是偶然,而是行业积弊的必然爆发。
只希望这场代价昂贵的车祸,能让更多人明白:驾驶的本质是责任,从来不是炫技或炫耀。
参考消息;
极目新闻:《租车行以280万回收陈震劳斯莱斯事故车连开三天直播,工作人员称买车为了热度,陈震回应 》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全文完,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为了不失联,请关注下面的备用号,有些精彩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