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记得小时候蹲在田埂上问父亲:“为啥咱家天天起早贪黑,日子还是紧巴巴的?”父亲扶着锄头直起腰,汗水顺着草帽绳往下淌:“孩子,黄鳝钻泥洞,燕子飞高空,各有各的活法。咱庄稼人就得像老牛耕地,一步一个脚印。”
![]()
那是我第一次模糊感受到世界的参差。直到2008年上大学,这种感受变得具体起来。当室友们讨论周末去哪家商场时,我正对着交通图研究怎么倒三趟公交去兼职;当同学们用着最新款MP4练听力,我攥着机房上机票的手心全是汗——毕竟两百块够我吃大半个月食堂。
最难忘那次班级郊游。本地同学招呼大家坐她家的车,我愣在宿舍楼下盯着黑色轿车发怔——那是我十九年来第一次坐小轿车。望着窗外飞速倒退的梧桐树,忽然想起老家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都响的自行车。在商场试衣间里,我捏着吊牌暗自心惊,这件衬衫的价钱够买家里半亩稻种。最后躲在角落啃冷馒头时,那个姑娘悄悄塞来瓶汽水,冰凉的瓶身上凝结着水珠,也凝结着我难以启齿的自尊。
![]()
“人不能选择出身,但能选择走向何方。”那些年我像上了发条的陀螺:清晨六点在操场背单词,周末顶着烈日发传单,期末通宵复习就为挣那八千块奖学金——这数字相当于二十亩地的收成,是父母弯腰驼背从泥土里刨出来的希望。
如今十五年过去,当年在快餐店局促不安的姑娘,终于能从容地给孩子点份儿童套餐。看着番茄酱沾满孩子嘴角,忽然想起父亲的话。是啊,有人出生就在罗马,有人终其一生都在赶往罗马的路上。但谁说只有到达罗马的人才有资格幸福?
昨天刷到大学群聊,当年买9000元笔记本电脑不眨眼的同学,正在晒北欧极光照片。而我刚还完房贷,抱着暖水袋在改方案。但我们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前行着:她追逐着极昼的星光,我守护着书房的灯光;她征服着远方,我经营着日常。
![]()
其实人生哪有统一标准答案?你看那春天的映山红开满山崖,秋天的桂花香透小巷,冬天的腊梅傲立雪中——每朵花都有自己的季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步调。真正的体面不是抵达了多高的山峰,而是在攀登时不曾辜负身后的万丈深渊。
所以朋友,当你在深夜里加班赶工,在菜市场比较菜价,在接送孩子的路上奔波时,是否也曾问过自己:这样平凡的努力,真的值得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