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你有没有想过——
推开一扇明式槅扇,踏入一间四白落地的书房,迎面是一张逾两米的黄花梨龙纹箱式榻,一旁的画桌上砚台微润,卷轴半展,而你就站在那里,成为这个空间的闯入者?
这不是穿越,而是一场即将发生的真实场景。
中国嘉德2025秋拍「居木游香」专场,正是这样一场与古代生活美学的深度相遇。
预展现场,如同一轴缓缓展开的山水长卷,一榻一几、一桌一椅,皆承载着岁月的温度与匠心的灵气,仿佛能听见古人在这其间抚琴、品香、作画、对弈的余音。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回归这样一种雅致:一榻可卧游,一几可焚香,一桌可书画,一椅可静坐。
![]()
![]()
![]()
中国嘉德2025秋拍「居木游香」专场即将呈现
1
榻上山河:
一席卧游,半生闲远
“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坐榻,不问俗事。”“榻,置之佛堂、书斋,皆可习静坐禅。”
这是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描绘的理想场景。一张宽榻,可容二三人对坐。中间置一矮几,上有茶具、香器。没有主客的严肃,只有知己的闲谈。
![]()
《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中,宾客或卧或坐于榻上,听乐赏舞,自在随意。这种半倚半靠的姿态,打破了社交的紧张感。在榻上,没有“坐如钟”的规矩,只有“舒服”二字。
白居易有诗:“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一张榻,一方小院,就是他的桃花源。在这里会友,谈的是诗书画印,品的是茶香琴韵,唯独不谈功名利禄。
![]()
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代文人倪瓒有洁癖,他的榻永远一尘不染。客人来访,起身送客后,他要仆人反复擦拭客人坐过的地方。
这般孤洁,在月夜独处时,反而成了最自在的享受。
![]()
元人倪瓒像
![]()
《十八学士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宋 《五百罗汉图 》中的榻
古人为何如此爱榻?
与其他家具不同,榻的妙处在于它的模糊性与包容性:它比床开放,比椅私密。可独处,可会友;可静修,可娱乐;可读书,可小憩。
这种“之间”的状态,恰恰契合了中国文人的处世智慧——不偏不倚,允执厥中。
正如中国嘉德秋拍秋拍呈现的这张黄花梨龙纹箱式榻,它的龙纹并不张扬,而是含蓄地融入线条;它的尺寸宽大,却比例优雅;它是一件实用家具,更是一件可卧可游的艺术品。
今月曾经照古人,实在妙也。
据谭向东先生《箱式榻流变探微》一文对箱式榻的存世量研究所述:众所周知的黄花梨箱式榻,一例是中国嘉德 2010 年秋拍拍品,二是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馆收藏的一张。美国前加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曾藏有一件鸂鶒木箱式榻。香港珠宝设计师罗启妍女士,旧藏一款楠木组合箱式榻。
上述所列,已基本涵盖数据库的全部,可看出传世黄花梨箱式榻至为稀见。
此件黄花梨螭龙纹箱式榻,20余年前出自江苏泰州乡下。箱型结构的榻,榻身的各个框架内,或为壸门结构,或装圈口,而装嵌整张花板为饰的黄花梨箱式榻,目前仅此一见:
![]()
![]()
![]()
Lot 2277
清早期 黄花梨龙纹箱式榻
尺寸:203.5×67.5×45.5 cm.
估价:RMB6,000,000-10,000,000
展览:《简约隽永——中国古典家具精品展》,2017年10月,嘉德艺术中心。
和床相比,榻矮而窄,仅供一人独睡,座面上无围无柱,一般并不放在卧室里,而是摆在书斋、茶室,甚至花园、亭榭这样需要临时休息的地方。
榻一般分有束腰和无束腰形制,四足榻最为常见,也有台座式即箱式榻。此为箱式榻,以珍贵黄花梨制,原皮壳包浆。榻面席下装板,四面平结构,边抹平直,四足亦为方材,腿足之间落堂嵌装绦环板,长边各三,短边为一,在长方开光内透雕相向的螭龙纹,为一木整雕,可见用料奢侈。四角龟足内则铲地浮雕螭龙纹,纹饰古意盎然,灵动统一。
此榻雕工玲珑剔透,图案精美,熨帖成章,刀法圆熟,自如地运用了透雕、阴刻相结合的技法,富有韵律,艺术价值高超。灵动饱满的曲线与四面平的榻身,形成视觉对比,饶有趣意。
2
理想书房:
香几与文房清趣
如果说榻是精神的休憩之所,那么一间理想的书房就是古今文人思想的旷野之地。
日落时分,是最适合在书房焚香的时刻。
在榻边置一香几,炉中埋一粒海南沉香。烟气从镂空的盖孔中袅袅升起,如笔,如云,如远山。
中国嘉德本次专场的“紫檀高束腰香几”,造型极简,却每个角度都经得起推敲。近90厘米高,正好是站立时目光自然下垂的高度:
![]()
![]()
![]()
![]()
Lot 2279
清中期 紫檀高束腰展腿式四足香几
尺寸:87×52×87.5cm
估价:RMB 1,800,000-2,800,000
来源:重要私人收藏
香几长方形,尺寸之高大,面板之宽阔,难得一见。上好紫檀料精制,纹理致密,可见牛毛。展腿式,四足,带拦水线和托泥。为宫廷造法,边抹不露明榫,皆为暗榫,整洁考究。
几面以格角榫攒框平镶两拼面心,底设两根穿带支承。沿边起一周拦水线,边抹圆润光素。高束腰上挖渔门洞,巧妙雕为扁扁的卷云纹,相对并置,新颖别致。牙板整体为洼膛肚式,中央垂下云头,四面牙板上均雕刻宝珠纹,为宫廷器喜爱的纹样,宛如连珠,寓意“富贵连绵”,且打磨清晰,纯熟入微。展腿的肩部、上端同为云纹,足端则雕刻如意云头,和谐统一。底承长方托泥。整器色泽沉穆,宝光内蕴,可置于佛堂内,承放香炉赏石等珍玩,既有气派之感,又具备文人雅士对清隽的品味。
![]()
清 姚文瀚《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故宫博物院藏
值得指出的是,香几早期专用于焚香的单一功能,在清代宫廷中被大大扩展了,如《是一是二图》(又名《弘历鉴古图》)中所示,香几作为承具用来陈设青铜器等珍玩,“承载古物”的倾向,也使得香几制作更为大型。在此,构建了一个“鉴古”的仪式性空间,香几也成为一个礼仪桥梁。因此,香几既是独立的艺术品,又具备功能性和仪式感,被赋予了一定的延伸意义。
![]()
明 文徵明《真赏斋图》,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理想书房的核心,除了榻,还有画桌和椅。它们不只是一件件实用家具,更是灵感发生的自由旷野。
古人制器之妙,尽在这些细节里:
![]()
![]()
![]()
Lot 2276
清早期 黄花梨垛边裹腿作双卡子花画案
尺寸:207.5×63.5×82cm;面板:46.4×190cm
估价:RMB 3,000,000-5,000,000
来源:嘉木堂旧藏
出版:邓松雪著《贞穆堂明清家具撷珍》,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78-79页。
此桌色泽温润,气韵内敛,通体润朗,品相完整,文气盎然。
其有两大特色:其一,边抹采用“垛边”做法,边、抹三劈料而实为一木所作,木纹相续,浑然天成;其二,直枨用“裹腿做”,可见其模仿竹制家具的遗意,线条柔中带劲,气韵内敛,古意盎然。案面则以格角榫攒框镶二拼面心,两板似出自同木,纹理流畅,色泽平和。边抹与直枨之间以双环卡子花相衔,结构精巧而坚固;枨腿间又饰如意云纹角牙,曲线婉转,起伏有致,既具装饰美感,又增强了整体稳定性。
![]()
![]()
![]()
![]()
Lot 2273
清康熙 黄花梨夔龙纹圈椅
尺寸:58×47×99.5cm
估价:RMB 1,000,000-1,500,000
来源:NICOLAS GRINDLY旧藏。
参阅:台北历史博物馆《风华再现——明清家具收藏展》,1999年,第92页。
此椅黄花梨制,座面宽阔,椅圈三接,扶手处雕作翻卷的草叶,鹅脖退后安装,不施联帮棍,故而乘坐时拥有更多空间。椅背三攒,上段方形委角开光内浮雕螭龙纹,身躯曲折,布满开光,与宝珠纹结合,更有层次,纹饰宛若琢玉,为典型苏作雕工。这种夔龙、夔凤纹样式在康熙时期较为盛行,乾隆时逐渐图案化,身躯变化为无节制转折延伸的拐子纹。座面软屉,底有一根弯弧穿带支承,边抹素混面,与整体疏朗大方的造型相合。腿间四面装券口牙板,全部有工,甚是考究。
台北历史博物馆曾展览过一件黄花梨圈椅,为退一步斋藏品,和本例造型十分接近,应为同一地区相近时间的作品。
![]()
Lot 2266
明晚期 黄花梨有束腰罗锅枨大禅凳
尺寸:76×76×52cm
估价:RMB 500,000-800,000
来源:贞穆堂收藏
出版:邓松雪著《贞穆堂明清家具撷珍》,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1页。
此凳黄花梨制,造型方正简练,比例宽厚适中,线条挺拔,气度端凝。凳面以格角榫攒框镶席面,下设两根穿带,边抹素混面,出明榫,边抹底部压一道平线。束腰平直,与牙条一木连做,以抱肩榫与腿足结合,牙、腿沿边起灯草线,线脚起伏柔和,流畅生动。四腿方材,间施略退后安装的罗锅枨,弧势内敛,起承呼应。足端内翻明练的马蹄足接地,稳重而灵动。
大型方凳俗称“禅凳”,取其座面宽大,可双腿盘坐静修,多用于佛前或斋堂,寓静思冥想之意。
![]()
![]()
Lot 2268
清中期 紫檀福庆纹南官帽椅成对
尺寸:64.5×48×110.5cm×2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来源:重要私人旧藏
南官帽一对,紫檀制,取料厚实,纹密质坚,色泽沉稳,包浆自然。弓字形搭脑,三弯靠背板上铲地浮雕蝙蝠、玉罄,寓意“福庆”,沿边起线,巧成大小如意云头,福庆如意,纹饰线条流畅,刀工遒劲而含婉,浮雕起伏得体,层次分明。扶手亦三弯,联帮棍雕为流苏绶带,与靠背板纹玉磬下垂的流苏呼应。座面以格角榫攒框镶席面,下设两根穿带,结实而富弹性,边抹光素,底部压线。座下三面牙板上雕饰如意云头、饕餮耳,远追青铜器纹饰。腿足外圆里方,之间设步步高赶枨,三面枨下又安刀牙条加固,结构严谨。
此对椅造型端凝挺拔,比例匀称,气度雍容而不失文雅。各构件之间过渡柔和,尽显圆融之妙。
![]()
Lot 2264
清早期 黄花梨嵌玉璧四出头官帽椅
尺寸:58×44.8×99.7cm
估价:RMB 380,000-600,000
来源:留余斋旧藏
出版:马书《坐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132页。
原椅出版于《坐观》时,尚为两出头,后经藏家观察,实际是将四出头磨掉两端。考量之后,最终决定将其还原成最初的四出头制式,得见气韵高华。靠背板中央嵌入藏家特别寻得的一枚温润莹澈的老玉,透雕螭龙纹,回首顾盼,身姿盘曲,鳞甲起伏,筋骨遒劲,尾穿卷草之间,灵动自如,刀法圆转,阴阳起伏,光影相生,气韵古雅。
原皮壳,黄花梨温雅,玉饰生光,文质兼备。造型舒朗大气,简中蕴华,气度不凡。搭脑弯弧有力,中段作枕形,两端上翘,形似展翼。三弯靠背板纹路美观,转折自然。
![]()
![]()
![]()
![]()
Lot 2287
黑漆洒螺钿高束腰卷球足带托泥香几
尺寸:59×44.5×81 cm.
估价:RMB: 300,000-500,000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一几一器,便能营造出静谧雅致的氛围。
香几木胎髹黑漆,表面遍布螺钿砂,色泽深沉内敛,呈现出幽静沉寂、富贵缤纷的特色,抱球足更显古朴厚重。几面沿边设一周拦水线,面下设两根穿带支承,并髹朱漆,可从高束腰的海棠形渔门洞中露出,更添美观,断纹自然雅致。牙、脚圆格角相交,四面锼挖壸门轮廓线。四足方材,微有侧脚,视觉稳重,底端抱金球,又承长方托泥,局部磨损彰显浓郁的岁月感。洒螺钿工艺,犹如点点金光,宛若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在光线的照射下,散发出迷人的光彩,低调奢华中流露出高贵典雅之美。
![]()
![]()
![]()
Lot 2260
清中期 紫檀雕山水人物方笔筒
尺寸:13×13×14.8cm
估价:RMB 400,000-600,000
方制笔筒极为稀罕,所谓“十圆不如一方”之说,此件尤为精绝,以整料紫檀掏挖而成,坚密沉实,包浆莹润。整器和口沿皆为委角方形,圆转饱满,下承四矮足,稳重不滞,口沿与底部一周起灯草线,线脚精致细腻,收放得宜。外壁环饰山水人物景致,四面画意相续,如无尽山水长卷。刀法转折圆润,起落分明,气韵灵动,方中寓圆,工艺精湛,气度不凡。供案头陈设,足以寄托文人胸怀丘壑的心境,堪为文房清玩中的罕见之作。
![]()
![]()
![]()
![]()
Lot 2261
清乾隆 御制紫檀云龙纹盖盒
释文:御制八徵耄念之宝记。
尺寸:23×16.5×15.6cm
估价:RMB 300,000-500,000
出版:胡德生等《盛世华章:春善堂藏清代家具珍品》,故宫出版社,2014年,第276-279页。
“八徵耄念之宝”乃乾隆帝八旬所制玺印,《八徵耄念之宝记》述其自寿之志与“耄而敬念庶徵”的治国心怀。是篇不仅为皇帝自勉之文,更寓“以文纪治、以宝铭德”之意。《后路上用陈设册》有“雕紫檀罩盖匣一件,内盛《御制八徵耄念之宝记》青玉册页八页”之描述,紫檀之罩盖匣确有其事,此件即属其制,工艺、纹饰与《中国古典家具价值汇考》所载清乾隆紫檀木雕海水云龙纹御笔《白塔山五记》盒相近,用料名贵,雕饰技法精湛,一丝不苟,堪称乾隆御制紫檀雕刻工艺中的精绝代表。
此盒精选紫檀制,长方形,天覆地式结构。盖与座严密契合,造型端庄厚重。通体雕刻精妙,盖顶及四面立墙以阴刻回纹为框,顶部雕刻五爪云龙,立面则是海水江崖与五爪龙,层次起伏,气势磅礴。龙纹腾跃于翻卷的海涛与祥云之间,姿态矫健,线条流畅,寓“真龙天子”之象征。盖面正中嵌白玉长方铭牌,阴刻填金“御制八徵耄念之宝记”,外饰鎏金铜框,庄重华美。
![]()
![]()
![]()
Lot 2259
清早期 黄花梨嵌绿石插屏
尺寸:43×15.5×49.3 cm.
估价:RMB: 1,000-2,000
来源:好善簃(Gerard Hawthorn与Ellie Hawthorn伉俪)旧藏。
插屏设计新颖,绦环板双层,侧面可见双明榫,披水牙子正背面亦不同纹饰,但每一面都可观赏。以黄花梨为框,嵌绿端石屏心,细润沉稳,呈青绿色泽,间杂赭黄与深绿,宛若云岭烟波,气象万千,两面景致不同,皆富美意。
3
宴饮与藏珍:
文房内外的风雅秩序
古代文人的聚会,远不止榻上听香。
而更像是一场流动的雅集——从庭院到书房,从书房到餐厅,共同演绎着文士生活的完整图景。
《韩熙载夜宴图》中,那张承载美酒佳肴的酒桌,实为宴饮的必备。
![]()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酒桌
一如中国嘉德本次上拍的清代黄花梨夹头榫酒桌,其简洁劲挺的线条与稳固的结构,不仅能陈设酒馔,更可随时铺纸挥毫,成为即兴诗画的平台。
一器多用,正是古人“器以载道”智慧的体现——物质与精神,从未被截然分开。
![]()
![]()
![]()
![]()
Lot 2270
明末清初 黄花梨夹头榫可拆卸酒桌
尺寸:109.5×62.3×77.5 cm.
估价:RMB: 1,100,000-1,800,000
酒桌的主要功能是饮酒时使用,二人对坐,充分聊天。本例黄花梨制,原皮壳,夹头榫结构,桌面平镶,边抹和抹头均可见明榫,边抹渐次低落,线脚丰富,瓜棱腿,腿间设二横枨,亦起瓜棱。牙条一木整挖,边缘起阳线。
此桌可拆卸:从牙条处可把桌腿卸下,牙条与桌面连为一体,可以向内翻折,使体积更小。能拆卸的桌案类家具又称“行军桌”,方便外出时使用。又因其可以拆卸,部件容易丢失损毁,故完整传世品较少。
当曲终人散,那些珍贵的酒器、文具与文玩,便需妥帖安放。此时,收纳之器便展现出另一种风雅。
这件清代黄花梨有闩杆带柜膛方角柜,如同一位沉默的管家。其“一封书”式样端正肃穆,闩杆精巧,柜膛深邃,将琳琅满目之物收纳得井井有条。外表光素,内心有度,这何尝不是一种“外示清简,内藏丰盈”的处世哲学?
![]()
Lot 2267
清早期 黄花梨有闩杆带柜膛方角柜
尺寸:106.8×45.8×184cm
估价:RMB 600,000-900,000
此柜尺寸硕大,高挑方正,为比较罕见的“一封书”式方角柜,有闩杆,设柜膛。线条历练,设计简约,是明式家具中的永恒经典之一。柜内三层空间,最上为屉板一层,中央设两具抽屉。充足的空间成就了它储物的主要功能,兼以陈设器物。
![]()
![]()
![]()
![]()
Lot 2281
清中期 紫檀西番莲拐子龙纹顶箱柜成对
尺寸:174.5×84.5×39cm×2
估价:RMB 2,200,000-3,200,000
参阅:朱家溍主编,《明清家具》(下)图版208,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2002年,第245页。
此对四件柜,用料奢侈,以紫檀制作,色泽沉穆,包浆自然厚重。设闩杆,与门框同宽,比例协调。所嵌铜活厚重,铜面页和合页其上錾刻相同组合的拐子龙和西番莲纹,与大柜整体装饰统一,吊牌为相向的双螭纹,可见制作精美,工艺考究。
大柜榫卯结构严谨,形制规整,以清中期宫廷纹饰为装饰风格,将清宫风格家具的气质表现出来。分柜体与顶箱两部分,为非常实用的家具,常成对置於室内,体型硕大,富有气势。
![]()
![]()
![]()
Lot 2280
清早中期 紫檀有束腰带托泥鼓凳成对
尺寸:52.5×45.3×52.6cm×2;座面:49.3×42cm
估价:RMB: 1,600,000-2,600,000
参阅: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6·凳墩》件57,故宫出版社,2015年,第143页。
鼓凳紫檀制,色泽沉穆,整体如鼓,是一件繁简得宜的广作明式家具。凳的边框、束腰、腿足、托泥等转角处皆作委角,打磨细致,更增细节变化。
凳面圆格角攒框平镶板心,下设一根穿带支承。束腰打洼,鼓腿彭牙,牙板用料厚硕并斜向安装,香蕉腿弯弧较大,需用更大的料才可挖出,这种奢侈也是广作家具的特点。牙、脚沿边起流畅圆润的阳线,于牙板上组合成卷云纹,中间为如意云头。足端收坚实的马蹄足,踩托泥,又承龟足,结构严谨而凝练。
故宫收藏有类似的长方凳,比例细节不同,但整体大同小异,均是典型广作风格,应属于清代广州粤海关制作后进奉内廷者。
4
结语
从倚榻听香,到酒桌的开放陈设,到柜格的严谨收纳,构成了中国古代文人生活中一张一弛的节奏。这些家具不仅是器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见证——它们告诉我们,真正的风雅,在于热闹中的尽兴,也在于寂静中的秩序。
![]()
![]()
![]()
中国嘉德2025秋拍「居木游香」专场即将呈现
古典家具的魅力,正是如此。不在于它们来自何朝何代,而在于它们“解决了永恒的问题”:
如何舒适地坐卧,如何优雅地工作,以及如何诗意地生活。
更多精彩细节
诚邀藏家亲临预展现场!
![]()
AUTUMN
中国嘉德2025秋季拍卖会
居木游香
古典家具及沉香木艺
拍卖日程/PREVIEW
预展
11月5-7日
11月8日 嘉德客户日
拍卖
11月9日
地点
北京·嘉德艺术中心B1层B厅
(北京王府井大街1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