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颤(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可引起心慌、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也有些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但是持续发展可显著增加卒中、心梗、心力衰竭和痴呆、抑郁等并发症风险,增加致残率、致死率。据中国房颤中心联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房颤患者人数高达2000万,然而患者对房颤的危害认知不足,且房颤治疗也存在“有效药物少,长期安全性不足,术后复发率高”等痛点。面对这一挑战,河北以岭医院充分发挥该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优势,以先进且全面的导管射频消融、起搏治疗等搭建介入治疗技术平台,以络病理论指导辨证用药发挥整合调节优势,中西医“双引擎”协同构建房颤中心一站式诊疗,实现疾病的精准治疗、全程管理,为患者做出更优化的治疗方案选择,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房颤远期疗效,推进房颤等心律失常疾病预防迈入新阶段。
精进前沿消融技术 精准诊疗直击病灶
尽早发现房颤并及时诊断、及早开展规范有效的治疗,能够有效避免心脑血管并发症,对于房颤防治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河北以岭医院基于心血管病科在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诊疗方面的专业优势,已通过国家标准版房颤中心认证。该中心充分发挥“理论创新+特色制剂+射频消融”的中西医协同优势,为患者筑牢健康防线。其中,鉴于射频消融等微创介入电生理技术在房颤诊疗中的优势,河北以岭医院房颤中心不断精进,熟练应用各种导管消融、心脏起搏等前沿技术,为复杂疑难心律失常病变患者提供有效治疗。
●导管消融 微创“除颤”
射频消融术(热消融)是通过高频率放电产生的热效应阻断异位传导,从而恢复正常心律,相对于单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说治疗效果更好,并能够减少或避免药物可能会产生的副作用。河北以岭医院房颤中心熟练掌握射频消融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房颤、房扑、室上速、室早等心律失常病变的诊疗。
与此同时,该中心始终关注前沿技术发展,不断学习,目前已将较为先进的脉冲电场消融、冷冻消融等介入消融技术应用于房颤治疗,帮助实现节律控制。其中脉冲电场消融具有单次脉冲即可覆盖范围大,操作高效,手术时间短等优势;而冷冻消融则是通过低温技术破坏异常组织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亦具有创伤小、精准度高及恢复快等优点。
●一站式手术 防血栓避卒中
不久前,河北以岭医院接诊过一位有8年病史的老年房颤患者,该患者在保守治疗下病情控制不佳,已转为持续性房颤,并因此而多次发生脑梗,心脏扩大、心肌肥厚,日常生活深受影响。仔细分析讨论后,河北以岭医院房颤中心为患者制定了“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案,顺利实施手术,帮助患者恢复了正常的窦性心律。
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二病区主任姜雷表示,受解剖结构影响,心脏的左心耳处容易积存血液,遇到心律失常等病变,心脏收缩异常,积存的血液不能及时排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血栓,大多数房颤患者的血栓都来源于左心耳。因此,若房颤患者在规律用药抗凝后仍有脑中风发生;或者出血风险较高,以及不适合长时间服用抗凝药物者,则建议进行左心耳封堵术,而与射频消融同时开展的一站式联合手术,则能降低手术创伤,更有利于患者康复。
●生理性起搏 治疗心动过缓防心衰
房颤属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在临床上有些房颤患者还会同时合并有停搏、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等慢速型心律失常,则属于慢快综合征或快慢综合征。对于这些存在一定治疗矛盾的心律失常疾病,河北以岭医院房颤中心大力提升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目前已熟练掌握左束支区域起搏等国际前沿技术方法。据介绍,相对于传统的双心室起搏方法,左束支区域生理性起搏能够实现更符合生理状态的心脏再同步效果。
近日,河北以岭医院房颤中心团队为52岁患有慢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王女士成功实施左束支区域生理性起搏。该患者患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6年,拖延治疗后进展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仅40次/分,伴晕厥、心慌气短,存在心脏骤停及远期心衰风险。河北以岭医院房颤中心团队综合评估后,为其实施左束支区域生理性起搏,术后患者QRS波时限近正常,不适症状消失,从根源防范了心衰发生。
通络调律 全程管理“安心”稳定病情
针对失去手术机会或导管消融术后再复发的复杂房颤病变难题,河北以岭医院房颤中心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方向与诊疗特色,以中医脉络学说指导心血管重大疾病治疗,形成了独特优势。
依据络病理论,针对心律失常河北以岭医院提出了“络虚不荣”的新观点,确立了“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的治法,提出“整合调节”心律失常药物干预新策略,开辟了从“抗律”到“调律”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新途径。这一治法不仅可以有效治疗房颤等快速型心律失常,还可以显著提高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显示出整合调节、快慢兼治的特色优势。
●阵发性房颤:创新中药有效减少发作
理论创新结合临床实际,河北以岭医院不断在临床中总结提高,提出有效治法方药,促进药物研发转化,研发专利新药参松养心胶囊、专病院内制剂通补防颤颗粒等,均彰显了通络中药在房颤治疗方面的独特价值。
日前《中国心房颤动管理指南(2025)》正式发布,参松养心胶囊作为首个获推荐的创新中药入选。该药被推荐用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及经射频消融术后的持续性房颤患者降低房颤复发率。创新研制的房颤专病院内制剂通补防颤颗粒,则对证属宗气亏虚、内风扰络的阵发性房颤具有很好治疗效果,可帮助缓解心悸、惊惕不安、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等不适症状。
河北以岭医院曾接诊过一位67岁阵发性房颤的患者王先生,其房颤病史已3年,近半年发作频次增至每周发作3-4次、每次持续1-2小时,伴气短乏力。经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专家辨证属“宗气亏虚、内风扰络”,予通补防颤颗粒治疗三周后,房颤仅发作1次、持续时间缩短至半小时,症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持续性房颤:通络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尤其是高龄、体质虚弱而无法耐受手术的人群,通络治疗成为重要选择。三个月前,一位89岁的持续性房颤患者便因上述原因来到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病科寻求进一步诊疗,该院心血管病专家结合络病理论辨证,判断其证属“宗气亏虚、虚气留滞、内风扰络”,为其开具院内制剂通补防颤颗粒。
患者服药两个月后,不仅房颤症状消失,心衰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睡眠质量也大幅提升,生活状态显著改善。作为通络治疗体系的关键药物,通补防颤颗粒凭借“通补络虚、熄风定悸”的功效,能针对性改善患者不适;配合络病理论指导的整体方案,更可通过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整合调节稳定病情,进一步提升生存质量,凸显了中医药在持续性房颤治疗中的独特价值。
●射频消融术后:辨证用药减少复发
而受年龄、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接受射频消融术后易复发、甚至病情加重,针对该病变难题,河北以岭医院房颤中心在络病理论指导下开展中医药治疗,辨证应用参松养心胶囊、通补防颤颗粒等通络药物组方,可进一步降低房颤复发率,实现疾病的远期管理。
经循证研究显示,通络药物可有效降低持续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一年内复发风险40%,显著降低术后3个月及6个月房颤负荷(房颤持续时间和房颤发生频次),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缓首次发生房颤/房扑时间。
临床病例也进一步印证了中西医结合的远期疗效。60岁的李女士此前因突发房颤伴心悸、胸闷,紧急就诊于河北以岭医院,确诊后由该院房颤中心团队为其施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医生结合其体质辨证,判定属“宗气亏虚、内风扰络”证,为其开具通补防颤颗粒调理。半年后随访显示,李女士的房颤未再发作,日常活动已完全恢复如常。
中西医优势叠加 “双引擎”助力房颤诊疗
通过整合、打通医院急诊、心血管病科、导管室等多学科资源,河北以岭医院房颤中心不断提升实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房颤等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了更多、更有效、更优质的治疗方案选择。
●先进设备提供“硬实力”
河北以岭医院房颤中心拥有美国GE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成像系统、多导电生理记录仪、射频消融仪、CARTO三维标测系统、心电图运动平板、64排128层螺旋CT、3.0T核磁共振等高端设备;医院介入导管室全天候开放,配备先进诊疗监护仪器设备及呼吸机、除颤器、心脏临时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等,可满足房颤导管射频消融与左心耳封堵术等手术需要。
●多学科人才建构高层次医疗队伍
作为房颤中心的牵头科室,河北以岭医院心血管病科为国家区域中医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该科通过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临床医疗队伍,擅长各种复杂病变及急危重症的介入诊疗。心血管病科二病区主任姜雷在导管消融、起搏治疗等介入治疗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目前累计完成各种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和起搏器植入1500余例。
●中西医结合模式筑房颤诊疗优势
导管消融等介入治疗快速解决房颤等节律问题,帮助维持窦性心律;中医药辨证通络治疗从整体着眼进行调节改善,提升远期疗效。河北以岭医院房颤中心创新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将更有利于房颤疾病的“标本兼治”及“带病生存”,更好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从而走出了一条依托中医学术理论创新,推动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精品科室建设与发展的成功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