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化“连滚带爬”地进了舱门,而在三峡大学,某深肤色留学生“游刃有余”地爬进了女生宿舍。
26日凌晨的事情,校方29日才发布通告。
![]()
期间校方封论坛,解散微信群,提醒学生“禁止接受采访、透露细节”。
学生说,该寝室多次丢失内衣内裤,多次上报,全被压下来了。
让人怀疑,如果不是上了热搜,校方还会如此处理吗?
有律师指出,此案根据女生描述的“搏斗过程”,更符合“强奸未遂”特性,而非“猥亵”。
这些年,外国留学生引发的“校园惊魂”并不鲜见。
2019年7月,河北某大学一名外籍留学生以合影为由,在教学楼楼道对中国女学生实施猥亵。
2021年6月,美国籍教师沙迪德·阿布杜梅亭更是因感情纠纷,在宁波街头持刀杀害中国女大学生陈某某。光天化日之下捅刺,手段极其残忍,庭审法官说“主观恶性极深”。
2025年4月,江西某大学健身房,中国学生因器械使用问题与多名外籍留学生发生纠纷,遭对方围堵殴打,受伤送医。
2025年5月,西安某高校土库曼斯坦籍留学生,无证驾驶无牌车辆闯红灯,撞飞骑电动车的王女士,致其死亡,事后只肯出16万分期赔偿。
数据显示,近3年全国涉外校园刑事案件中,外籍人员故意犯罪占比达62%,其中80%都存在“漠视规则”的共性。
说句大实话,因为对他们太好了,惯的。
调研显示,2024年之前,63%的高校对外籍人员宿舍的门禁管理比中国学生宽松。
而对中国学生安全管理一直不遗余力。以致于去年11月10日,济南的齐鲁工业大学女生宿舍突发火灾,学生往外逃生,但要“刷脸”通过闸机,堵塞差点造成险情。
![]()
面对质疑,校方警务室人员振振有词:“肯定得刷脸,要不怎么保障学生的安全?”
这种“差异化管理”,其实就是“特殊化纵容”。
近年来,为冲“国际排名”,国内大学不断降低留学生门槛,给人“人傻钱多速来”的感觉。
成绩差?无所谓!汉语烂?没关系!只要有洋面孔,奖学金、单人间、特权福利悉数奉上。
国内学生挤6人间宿舍时,留学生多住双人公寓;国内学生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热得嗷嗷叫,留学生却能惬意地享受清凉。
留学生普遍有不菲的奖助学金,北大曾因给一位汉语不达标的菲律宾留学生发放47万元奖学金,引发争议。
![]()
山东某大学更是曝出“学伴”丑闻。
![]()
类似事件的核心不是“坏人太狡猾”,而是我们的管理“下限太低”。
为了“国际化指标”,部分高校降低留学生入学门槛,对缺勤、挂科大开绿灯,对违规学生,学校担心“影响声誉”只做内部处理。
但一些外籍生不领风情,把“友好”当“讨好”,视“包容”为“软弱”,插队、逃课、作弊甚至暴力事件频发。
对比鲜明的是,中国学生赴欧美留学自掏腰包,动辄数十万元,鲜有补贴,甚至会遭遇歧视。
这种失衡的优待政策,滋长了部分留学生“高人一等”的心态。
![]()
直到现在,还有人担心“严格管理会影响国际化”,还有人觉得给外国留学生的待遇应该再提高。
高校吸引留学生的核心应是学术实力与文化魅力,而非过度优待,用钱去砸。
真正的国际化,是不同国家的人共用“同一套规则”,而不是搞“双重标准”。
“开放”不是“无底线让步”,“包容”不是“无原则纵容”。
法律面前没有“外宾特权”,校园里没有“双重标准”。
我们欢迎客人来,但是客人必须守主人家的规矩。
朋友来了有美酒,若是豺狼来了,必须是猎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