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饱眼福!
![]()
古人曾这样描绘自己的生活:『余尝净一室,置一几,陈几种快意书,放一本旧法帖;古鼎焚香,素麈挥尘,意思小倦,暂休竹榻。
饷时而起,则啜苦茗,信手写汉书几行,随意观古画数幅。心目间,觉洒洒灵空,面上俗尘,当亦扑去三寸』。
![]()
![]()
如此一个生活场景中,真正风雅羡人的绝非斋室之精雅,而是这般形同冷云、心飘事外的闲淡。
清赏,始于中国人「乘物游心」的奢想。清在灵府,赏在耳目,前者借物质而高飞远翥,后者由心灵与万物缱绻。
当你我在清赏世间万物芸芸之时,往往滋生一种诗意的感受令人萦恋,方是对万物之美最好的蒙恩。
![]()
![]()
清赏是将尘世看作一斋室,用如幻的眼光打量其中的一桌一椅、一几一榻、一草一木,荡去欲望的占有,置入清心的把玩。
晚明笃爱生活美学的文人陈继儒形容「清赏」也是收放自如:
「香令人幽,酒令人远,石令人隽,琴令人寂,茶令人爽,竹令人冷,月令人孤,棋令人闲,金石鼎彝令人古」。
寻常之象在他的笔下也成了清雅之物,只用一种身在世俗却超脱世俗的审美,洗尽人间尘氛。
净几明窗,一轴画,一囊琴,一只鹤,一瓯茶,一炉香,一部法帖;小园幽径,几丛花,几群鸟,几区亭,几拳石,几池水,几片闲云。
![]()
![]()
自古文人大家所藏之物,从来不在金银玉石,亦不在宝气珠光。于他们而言,唯有金石翰墨方可抚慰一颗博古文心。
如此看来,他们藏于一室之间的,更是自己那半生风尘与一世清雅。
文房,古来便多些风雅,多些文章,多些故事,多些雅物。
历朝历代,无论是皇家贵胄、王爷大臣、文人雅士们,统统少不了自家的文房,自然更少不了文房里的一应物件,譬如:琴棋书画、竹木牙雕,等等。
![]()
![]()
更有那陈设者、高悬者、礼敬者、把玩者、戏耍者,等等,整整一个大千世界,统统归为文房清供,或是文房雅玩。
这些文玩大都制作精美,气韵清雅,赏心悦目,藏玩皆宜。
文玩中有些是实用的,如笔架山子,也叫笔格,用来架笔的。
镇纸就更为丰富多姿了,有狮、虎、牛、马、羊等动物形铜镇,也有铜的、木的、象牙的、石条的镇尺。
![]()
![]()
其上还铸刻些诗文警句、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之类,统统用来压纸。
有些则是赏玩的,如宣德炉烧香把玩皆宜,玉雕摆件灵璧石、昆山石、太湖石、玉山子,等等。
文玩为学子们数十年寒窗苦读、公案、诗文做着贡献。
尝有三两知交好友,或擅镌刻,或擅书画,又恰好同时感怀于一物,遂不免一拍即合。
此间一人落笔,一人钤印,待一作既成,更妙得两家之风。
![]()
![]()
抑或一笔一笺,以诗文唱和往来,笔势洒然,纸上可容数家之言。如是书画之藏,藏的却是旧时记忆中的文墨消遣。
一柄青铜戈,一枚古印,一方砚屏,仅仅是细观那盘踞于其上或深或浅的镌刻铭文,便恍然身似云游战国之远。
趁余兴尚存,取纸笔摹之,既撷古意,又得真章。是以藏金石镌刻于书房案头间,得见文人世家之书风意趣。
![]()
![]()
清赏之欢,不在物质的多与寡或价值的高与低。
有时候,它仅仅是你闻到一株兰草的馨香,看见窗棂漏下一丝褶皱的阴翳,光自拂,花自开,你亦自在。
在此静谧的情境中,不禁想起唐庚的一首《醉眠》诗: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
![]()
我愿,你身居城市,也能心归山林。荣光在四时之外,醉倚门庭似梦中,一抬头、一提脚,就至于庭院。
院子深处,几竿修竹一块湖石,疏花瘦竹落落有致,曲径通幽直抵书斋。
你于此地栖息,于此地清赏,狎玩鱼鸟,左右琴书,红日三竿而起,烟霞往来入梦。
似一位诗人,你不在大地上,而是要在空灵的世界中创造意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