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秘福建古村落,今天走进南岩村,位于福安市潭头镇,距离福安城区约20公里,在山清水秀的东山脚下。隐于大山,与世隔绝,保留着十余座完整的明清古民居建筑,青砖黛瓦的闽东特色大厝,依山而建,错落有致。
![]()
![]()
南岩村始祖王少招公于元朝大德元年(公元1295年),由福安上白石镇佳浆村迁到南岩定居,至今已730年。王氏家族在南岩繁衍生息数百年,人才辈出,入仕或经商者众多,不间断地建造豪华大宅、祠堂等建筑,一直延续到近代,为村里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古建遗存。
![]()
![]()
南岩村古民居建筑的木雕、砖雕、石雕细腻独特,在宁德地区的古村落中属于古建筑精品,特别是牌匾、围联、联板相配套,处处展现着中华传统文化,值得观赏。村里的王氏宗祠、古井、千年古树等,都是历史的见证。
![]()
![]()
王氏先祖从该屋建起后不断做大家业,经商、置地、收租,建成了现存的里外村两处宏伟壮观的古民居聚落群。王氏大宅按建造顺序和方位分别有母厝、偏座、角座、式金座等等。
![]()
![]()
母厝
兴建于明万历年间,坐向选址名曰:"金蝦献珠",属古建中少有的“凤凰展翅”建筑形制。这座古厝是南岩王氏先祖从“领口”(现属村口下游廊桥附近)迁居到南岩村后建造的首栋住宅,规模最大。据传,院内有一间“飞谷粮仓”,有着吃不完的稻谷。
![]()
![]()
偏座
南岩王氏二十六世祖奎六公兄弟于咸丰六年(1856年)与东侧的中、角座同一时辰立柱上梁,门向东北角。门石刻有“承先敢谓门容戟,裕后曾传树植槐”。相传建造该房屋主人精通武功,前往福州参加武举人考试,因未给考场鼓手送礼,在比试高潮时,鼓手故意停止击鼓,致使考试未能通过。一气之下击破战鼓、击伤鼓手,获得“半个举人”称号。
![]()
![]()
中座
和角座、偏座同时建造,为解决立柱上梁当日人力不足问题,女主人郑氏通过“请戏班、免费食宿、赠送糍粑”等系列活动吸引邻村群众云集南岩,共同助力三栋大宅立柱上梁工程。
![]()
厅堂中央隔板上部悬挂"慈能迓福",为当时福建学政邵亨豫所赠。中央隔板寿屏,扁枢洋姻亲所赠,序文记载王氏重教支教故事。门楣"腾蛟起凤"四字,引自《滕王閣序》。从这屋内走出了福建省高考文科状元、宁德市理科状元。
![]()
![]()
式金厝
由生于道光辛丑年九月、同治乙丑科试入泮(清代称考中秀才后升学行“入泮”礼)王式金所建。飞檐翘角鹊尾脊和精美的灰塑彩绘装饰,双叠如意云头匾托下的门匾上行书“春熙太和”四字。整个建筑融合著儒家的伦理次序,道家的师法自然思想。王氏后人秉承“为人治学,儒家道德为上”、“子孙贤惠,兴家旺族,教育兴国”祖训,从古厝走出各行业杰出人才。
![]()
![]()
私塾大院
南岩王氏二十六世祖奎六公于1840年左右兴建,为族内子弟启蒙教育之所。院内东西南北四天井,后天井与山坡相连,山坡岩体缝隙不断渗出泉流,下设魚池,水体清澈见底。空间构造,效法自然,天人合一,“东方日出光沐浴,夕阳西落有余晖”。
![]()
众厅书院
始建于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书院坐落于南岩外村正中央顶部,依山而建,为上下两座连体四合院建筑,是王氏族人用作聚会、举办家族活动、讲学的公共建筑,也是王氏家族子弟曾经的学堂。
![]()
![]()
王氏子孙中的铨巽知县、直隶州州同御连登公,武庠生懋章公,太学生献章公等人在书院内主持讲释经学、文史典籍等。庚子新政时众厅书院停办。1963年书院作为南岩小学校舍,1978年增设初中班。直到1995年,延续了一百多年的教学场所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参观提示:中国历史文化民村南岩,属于福建省福安市潭头镇,位于福安以北约30公里处,导航直达。食宿方便,村内有饭馆、民宿等配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