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看不一样的风景
你可能没怎么听说过福建的晋江,它不像北京上海那么大名鼎鼎,但这座藏在东南沿海的小地方,可藏着中国最厉害的“赚钱基因”呢!
低头看看你脚上的国产运动鞋,像安踏、特步、361°,十有八九老家就在晋江。
你小时候吃的那些糖果牌子,还有柜子里挂着的七匹狼、九牧王这些衣服,好多也都是从这里走向全国的。
就这么一个县级市,攒下了两百多个响当当的中国名牌,它创造的钱(GDP),比不少省会大城市都要多!
![]()
不过你可别以为晋江人就知道埋头赚钱。他们特别懂得怎么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白天,他们是风风火火、在生意场上冲杀的老板;等到太阳下山,他们立刻就能慢下来,泡上一壶功夫茶,听听咿咿呀呀的南音老调,又变回了悠闲的“老闽南”。
穿着人字拖签下大订单?太常见了!转头就踩着青石板去百年老庙里烧香祈福?
那也是平常事儿。赚钱赚得风生水起,但过日子照样过得像首诗。
![]()
转角就能撞见千年
梧林传统村落
去趟梧林古村落吧,感觉就像一脚踏回了六百年前的明朝!
这个明朝就有的老村子,是很多闽南人漂洋过海“下南洋”的起点。
村里的砖砖瓦瓦,好像都带着那股子“爱拼才会赢”的劲儿,在岁月里站得稳稳的。
![]()
![]()
老房子是闽南特有的红砖墙,屋顶的燕尾脊在蓝天下特别亮眼。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老房子中间,还夹着些漂亮的西式小楼,有罗马柱、拱门和彩色的玻璃窗,那是当年闯荡海外的华侨们对家乡的念想。
![]()
现在呢,这些漂亮的小楼成了孩子们捉迷藏的乐园。
走在弯弯曲曲的青石板路上,摸着斑驳的老墙,时间在这里好像都慢下来了。
没有吵闹的店铺,只有老式理发店推子的咔嚓声,节日时歌仔戏班热闹的锣鼓声,还有侨批馆里那些泛黄信纸上写满的思念,悠悠地讲着过去的故事。
![]()
五店市
这地方名字来源于明清时的五间老店铺,但现在可是个把老闽南味道和新潮生活搅和在一起的文化街区。
典型的闽南大厝(大房子)一排排,屋檐高高翘起指向天空,雕花的门窗里藏着过去的时光。
阳光从天井懒洋洋地照下来,好像还能听见当年老板伙计讨价还价的热闹声。
![]()
![]()
往小巷子里钻,青石板小路弯弯曲曲,两边是飘着咖啡香的文艺小店、卖新奇玩意儿的小铺子,还有冒着热气的古早味小吃摊。
一大早,面线糊的香气能把人钩住;下午,老阿公阿嬷坐在屋檐下,一壶茶就能喝上大半天;
晚上灯笼亮起来,古老戏台上偶尔飘来南音那缠缠绵绵的调子,生活的热闹气和艺术的味道就这么奇妙地混在一起。
![]()
![]()
几百年的老祠堂旁边,可能就开着一家亮堂堂的现代书店;精致的洋楼,大大方方地和敦厚的红砖大厝做邻居。
这里简直就是活着的闽南文化大杂烩!
你能摸到明清老码头的历史痕迹,也能在手工作坊里试试扎染,亲身感受一下古老和时髦是怎么聊天的。
![]()
草庵寺
明朝那会儿,朝廷查禁摩尼教查得很严,差点让这个古老的宗教消失了。
但在晋江罗山这儿,当地老百姓想了个聪明的法子——他们把摩尼教的神像悄悄“塞进”了佛教的庙里,供起来,叫“摩尼光佛”。
就是靠着这种老百姓土生土长的、又带着韧劲儿的智慧,这颗宗教的“活化石”才躲过了风雨,完好地留到了今天。
![]()
![]()
现在走进草庵寺,你立刻就能感觉到它有多特别:这里是中国唯一剩下的摩尼教寺庙遗址,也是全世界现存唯一的摩尼教宗教场所!
山风吹过来,带着草木的清冽,古树浓荫下的寺庙,特别安静。
那尊线条简单的摩尼光佛石刻已经有点模糊了,支撑寺庙的元代石柱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和周围绿茵茵的山林一起,像一幅画了七百多年的画,无声地讲着信仰的力量和时间的长久。
![]()
![]()
连接往日未来的桥
安平桥
安平桥就像一个沉默的守护者,躺在泉州晋江和南安的交界处,八百年的风吹雨打过去了,它还是稳稳地托着两岸的人来人往。
这座桥特别朴素,长长的桥身就是用厚重的大石头一块块垒起来的。
那些迎着水流的船形桥墩,千百年来顶着潮水的冲刷,纹丝不动。
![]()
走在桥上,脚下是有点坑坑洼洼的石板,耳边只有风声和鸟叫。
要是碰见挑着担子的老乡擦肩走过,时间都好像变慢了。
它没什么花哨的装饰,桥身顺着河道自然地弯着;铺桥的石板大小不一,但拼得严丝合缝;栏杆有点旧了,反而更有老味道。
![]()
![]()
夕阳把金光洒满桥面的时候,远处村子炊烟袅袅,水面上映着清晰的桥影,八百年前商船来来往往、渔歌对唱的热闹景象,好像就在眼前。
它就用最朴实的模样,连起了两岸的人家,也连起了晋江厚厚的过去和热腾腾的现在。
![]()
晋江大桥
这座特别气派的大桥,从晋江江滨路这头开始,像条钢铁巨龙,一下子跨过奔流的晋江,连到丰泽区的东海路。
它早就不只是条路那么简单了,它是晋江往前飞奔的象征!
![]()
![]()
桥下面,小小的渔船在水波上轻轻摇晃,那是渔民们生活的指望;桥上面,车流日夜不停,就是这座城市跳动的心脏。
它看见过渔民满载而归时的笑脸,也驮着无数创业者奔向梦想的车轮。
这座桥,本身就是晋江那股不服输劲头的最好说明。
![]()
弥漫山海间的惬意
触角沙滩
触角沙滩,名字很形象,就像一条伸进大海的奇妙触手。
沙子细得像面粉,光脚踩上去,软乎乎的。退潮的时候,湿沙滩上会留下海水画出的漂亮花纹,像是大自然随手画的画。
![]()
天好的时候,海水蓝得透亮,小浪花哗啦哗啦地扑到岸边,声音特别清脆。
傍晚游人散了,沙滩安静下来,只剩下海浪一遍遍轻轻拍岸的唰唰声,配上天边火烧云的壮丽景色,心里会莫名地特别踏实。
![]()
![]()
围头湾
它像一颗被时间细细珍藏的宝石,镶在泉州长长的海岸线上。
里面的金沙湾,据说是泉州海水最清、最蓝的海湾之一。
![]()
![]()
和那些人挤人的热门沙滩比,这里更像是被小心保护起来的清净角落。
没有成堆的游客,没有吵闹声,只有带着一点点咸味的海风轻轻吹过你的脸。
你可以尽情光脚走在细软的金沙上,看潮水在脚边温柔地进退;
或者干脆找个没人的地方坐下,闭上眼睛,让阳光把你整个人都晒得暖暖的,皮肤热乎乎的,耳朵里只有纯粹的宁静。
![]()
记忆里的古早味
这里的老味道,实在得很,没什么花架子,像极了本地人的性格。
大清早的巷子口,那锅面线糊永远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
老板手脚麻利,舀一勺浓稠的米糊倒进碗里,放几段炸得金黄酥脆的油条,再来一把肥嘟嘟的海蛎,最后淋上香喷喷的葱油——那股子热气混着霸道香味飘上来,早起赶路的人没一个能扛得住!

摊子上摆着的土笋冻,像透明的琥珀,外地人可能有点不敢下嘴,但只要鼓起勇气咬下去,冰凉滑嫩的口感裹着脆脆的星虫(沙虫),再蘸点蒜泥酱油,一种特别的鲜味立刻在嘴里炸开。

至于蚵仔煎,晋江人讲究得很——一定要用本地新鲜的小海蛎,用地瓜粉浆煎得外圈焦香酥脆,里面的海蛎肚还嫩嫩的像要“爆汁”,再蘸上本地特有的甜辣酱,才算地道!

吃多了煎炸的,来碗冰凉的四果汤最解腻。
清甜的糖水打底,滑溜溜的石花膏,加上新鲜的西瓜丁、菠萝丁,还有软糯的薏米、清润的银耳,上面飘着小冰碴,一口下去,从头顶凉快到脚底板,爽!
![]()
还有那砂锅里滋滋响的姜母鸭,老姜的辛辣味钻进鸭肉骨头缝里,肉焖得又软又烂,香味一个劲儿往鼻子里钻。
![]()
晋江的好吃的,从不讲究盘子摆得多好看,但每一样都带着大海的鲜味和闽南阳光的饱满劲儿,是扎扎实实能暖到胃里、暖到心里的老情怀。

今天的晋江,经济实力(GDP)早就排进了全国所有县的前五名,老厉害了!
但你在城里走走,却很少看到大城市那种人人脚步匆匆、一脸紧张的样子。
大概,这就是晋江人最牛的地方:他们把“搞钱”这件充满竞争压力的事儿,愣是活成了平常日子里踏实安稳的一部分。
就像他们常说的那句大实话:“赚钱是本事,过日子才是真功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