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有这样一群神仙——他们不是高坐云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祇,而是曾为凡人,历经坎坷,最终得道成仙;他们性格各异,出身不同,却因“渡海赴蟠桃会”而齐聚一堂,演绎出那句流传千古的俗语: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八位神仙,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
他们位列道教“上洞八仙”,虽非天庭正神,却因故事生动、形象鲜明、贴近百姓,在民间信仰中地位极高,甚至远超许多正统神明。更令人称奇的是——他们并非凭空捏造,每一位都有真实的历史影子。
让我们拨开神话的迷雾,走进这八位“凡人成仙”的传奇人生。
一、铁拐李:从俊朗书生到跛足药仙
在八仙中,铁拐李常被尊为“首仙”,不仅因他年岁最长、修道最早,更因他象征着“苦修得道”的终极信念。
关于他的本名,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李洪水”,有的说是“李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提及“李玄”之名。虽然真名难考,但他姓李,应无疑义。
传说中,铁拐李原本是一位风度翩翩的修道者,相貌堂堂,气质清雅。一次入定修行时,魂魄离体前往太上老君处求道,嘱咐弟子守其肉身七日。谁知弟子家中急事,第五日便误焚其尸。
李玄魂归无依,只得附身于一位刚刚病死的乞丐之躯——此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且左腿残疾。从此,这位昔日俊才,成了世人眼中的“跛脚乞丐”。
太上老君见其劫难已至,赐他一根铁铸拐杖助其行走,并赠一只宝葫芦,内藏灵丹妙药,可救百病。
于是,铁拐李以这副丑陋身形游走人间,行医济世。百姓不知他葫芦里装的是什么神药,便有了那句流传至今的俗语:“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这句调侃背后,其实是一份敬意——他以最不堪的外表,做着最慈悲的事。
![]()
二、钟离权:从将军到“正阳祖师”
八仙中地位仅次于铁拐李的,是汉钟离,实则名为钟离权。“汉”字纯属误传,因他常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后人误以为他是汉朝人,遂称“汉钟离”。
他的历史原型活跃于五代至北宋初年,是道教全真派尊奉的“正阳祖师”,地位极高。
据《宣和年谱》《宋史》等记载,钟离权原为武将,曾在征讨吐蕃时兵败隐退。后遇东华帝君(即王玄甫),传授“长生真诀”,遂入崆峒山修道,自号“云房先生”。
![]()
他身材魁梧,袒胸露腹,手执芭蕉扇,颇有豪侠之气。在八仙故事中,他不仅是得道者,更是多位仙人的引路人——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皆受其点化。
可以说,没有钟离权,就没有后来的“八仙体系”。
三、张果老:倒骑毛驴的长寿智者
八仙中最年长的,当属张果老。他并非天生老态,而是得道时已是暮年,故成仙后仍保持白发苍苍、鹤骨松姿的形象。
他的历史原型是唐代道士张果,生活在唐高宗至玄宗年间,《旧唐书》《新唐书》均有其传。
武则天听闻他寿逾百岁,召其入宫讲养生之道,张果老不愿卷入宫廷,便佯装暴毙,逃过一劫。唐玄宗即位后再次征召,他不得已入京,表演种种奇术,如饮酒不醉、齿落重生,令玄宗惊叹不已。
![]()
张果老最著名的形象,是倒骑白驴。他出行不问方向,常说:“前方即是归途。”驴子不用时可折叠收于巾箱,用水一喷,立刻复活。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这句歇后语正是源于他的传说。
他手中的道情筒,边走边唱,劝人向善,是民间戏曲中常见的“道情”艺人原型。
四、吕洞宾:最具人气的“诗仙剑客”
如果说八仙中谁的故事最多、影响最广,那一定是吕洞宾。
他被尊为“纯阳祖师”,道教全真派奉其为“北五祖”之一,民间更有“吕祖庙”千余座,香火极盛。
![]()
历史上的吕洞宾,原名李绍光,出身唐朝宗室,为避武则天对李姓宗亲的迫害,改姓“吕”。他才华横溢,酷爱诗酒,却屡试不第,一生郁郁不得志。
四十岁时,他在长安酒肆遇钟离权,经“黄粱一梦”点化——梦中享尽荣华,醒来黄粱未熟,顿悟人生虚幻,遂弃功名,随师修道。
吕洞宾是八仙中最具“文人气质”的一位:
他手持纯阳剑,斩妖除魔;
他精通诗词,留下《全唐诗》收录的百余首诗作;
他主张“度一人即度己”,四处云游,救苦救难。
民间传说中,他“三醉岳阳楼”“飞剑斩黄龙”,甚至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风流故事,虽多为虚构,却可见其人格魅力之深。
五、何仙姑:唯一女仙,凌波而行的岭南奇女子
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是何仙姑,她的存在打破了“神仙皆男”的刻板印象,象征着女性同样可以得道成仙。
她的真实原型是唐代广东增城女子,生于武则天时期。传说她出生时头顶有六道祥光,预示非凡。
![]()
十三岁上山采茶,遇仙人赠桃,食后不饥不渴,身轻如燕,健步如飞,数十年容颜不改。
武则天听闻其异,召她入宫,她行至半路忽然失踪,传说已羽化登仙。
何仙姑常手持莲花或笊篱,象征清净与普渡。她不食人间烟火,能踏水而行,是“女性修道者”的典范。
在岭南地区,至今仍有“何仙姑庙”,信众认为她能保佑妇女安康、子女聪慧。
六、蓝采和:疯癫歌者,市井中的逍遥仙
如果说吕洞宾是文人仙,铁拐李是苦修仙,那蓝采和就是“街头艺术家”式的逍遥仙。
南唐《续仙传》记载,他常穿破蓝衫,一脚穿靴,一脚赤足,手持三尺竹板,边走边唱,歌词皆含玄机。
![]()
有人施钱,他用绳子串起,拖地而行,遇贫苦之人便随手抛去。若酒肆请他唱歌,他唱罢便走,不受酬劳。
他看似疯癫,实则大智若愚。夏日衣衫厚重却不热,寒冬袒胸露体却不冷,酒量无底,醉后常乘酒气腾空而去。
蓝采和象征着超越世俗规则的自由精神。他不在庙堂,而在市井;不求长生,但求自在。
他的形象,与后来的“济公”极为相似,堪称“古代版行为艺术家”。
七、韩湘子:少年才子,笛声动九霄
韩湘子是八仙中最具“偶像气质”的一位——俊美少年,手持玉笛,笛声所至,百鸟来朝,花开顷刻。
他的历史原型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侄孙韩湘,《新唐书》有载其人,确有其事。
传说韩湘子前世本是仙童,因动凡心,转世为人。丞相之女倾心于他,欲结姻缘,却遭皇帝阻挠,二人殉情而亡。
后被钟离权、吕洞宾点化,投胎为韩会之子,由韩愈抚养成人。他自幼聪慧,精通音律,却不恋科举,一心修道。
![]()
韩愈曾写诗劝他:“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而韩湘子答曰:“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暗示自己已有仙术。
最终,他吹笛升天,成为八仙中“音乐与自然之神”。
八、曹国舅:皇亲国戚,放下富贵修大道
八仙中出身最显赫的,是曹国舅,本名曹景休,北宋仁宗曹皇后之弟。
他身为国舅,却厌恶宫廷奢靡,不屑家族仗势欺人。见兄弟横行乡里,痛心疾首,遂散尽家财,入山修道。
![]()
一日,钟离权与吕洞宾见其心诚,便问:“你为何修道?”
曹国舅答:“我厌倦了人间富贵,只想寻个清净。”
二仙点头,收其为徒。
他常手持玉板(笏板),象征他曾居高位,却主动舍弃。他的故事,是对“放下即得”的最好诠释。
为什么八仙如此受欢迎?
与其他神仙不同,八仙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曾是凡人。
他们中有将军、书生、乞丐、官宦、女子、少年……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
他们成仙之路各不相同:
有因劫难而悟道(铁拐李),
有因失意而超脱(吕洞宾),
有因天赋异禀而早慧(何仙姑),
也有因看破红尘而遁世(曹国舅)。
正因如此,八仙才如此“接地气”。
他们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而是普通人通过修行、觉悟、坚持,最终超越生死的榜样。
他们象征着:
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心向大道,皆可成仙。
结语:八仙过海,渡的其实是人心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表面看是法力比拼,深层寓意却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不必模仿他人,只需发挥所长。
铁拐李用葫芦救人,
张果老用道情劝世,
吕洞宾以剑斩惑,
何仙姑以莲净心……
他们渡的不仅是海,更是人间的贪、嗔、痴、妄。
今天,当我们面对困境、迷茫、诱惑时,不妨想想这八位“凡人神仙”——
他们也曾跌倒、失败、痛苦,但最终,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渡海之法”。
而这,或许才是“八仙”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小知识延伸:
“八仙”组合定型于元明时期,最初人选并不固定。直到明代吴元泰《东游记》问世,八仙名单才正式确立,沿用至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