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有许多叫得出名字的将领,但谷实夫的名字总归算不上刺耳,至少在许多历史论著里,只一笔带过。可一个旅团长,一路干到五十多岁出头才退役,十年后又被临时征召,稀里糊涂成为日本陆军最年长的一员,听起来倒有些可笑。不过凡事总有两面,人有命,历史的浪潮再大,总免不了被拖着走。谷实夫的生与死、荣与衰,说复杂,也许就是几个不经意的选择。到底值不值得再细说?
![]()
1880年,谷实夫出生在日本兵库县。这种地方,不适合生养野心家,但他还就一路被推着往前走。1904年,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第16期,和冈村宁次、土肥原贤二那些后来在中国搅得鸡犬不宁的人算是同门,还真不认识就怪了!也说不准,那个兵营的清晨,有没有过宿舍走廊湿漉漉的脚步声。
军旅生涯总是按部就班,从陆军大学校进修到步兵大队,再到联队长,一路并无什么风浪。1928年,他到了本乡联队区司令官的位置,管兵征集和训练。东京周边这个地方,不过是兵员调度线上的一环,但能坐稳,代表权力毕竟握在自己指间。1929年换到第十四师团第15联队,成了“宇都宫师团”一员。这师团常在国内外轮调,对谷实夫来说,换个地方还是跑不脱那一套流程。
![]()
1931年调到第九师团当参谋长。日本国内叫它“金泽师团”,其实就是一尖刀部队。时逢“一·二八事变”爆发,上海成了个火药桶。师团长植田谦吉下令,全速出兵。谷实夫就在这个漫天硝烟、弹片乱飞的城里,搭着野村吉三郎、白川义则这些大人物的指挥。国民军第十九路军顽强抵抗,谷、植二人频繁会商进攻方案,却是一轮轮被打回来。林大八大佐阵亡,中国的“庙行大捷”让日军脸面尽失。参谋本部火速从日本调来十一师团、十四师团和百架飞机,虹口公园那场爆炸之后,主席台上的将官死伤惨重。谷实夫能幸免,倒因为他官位还低,两步之遥,割不断命的线。
1932年,他升任少将,被调往第七师团步兵第13旅团。那是旭川师团,从北海道出发,很快投入到中国东北的“讨伐”。这些扫荡抗联的行动如今一查档案还历历在目。然而那几年,谷实夫没怎么出过乱子,沾不上正面风头,机关调令每年一变。等到1935年三月,年满五十五岁的他黯然转为预备役。人一退下,连自己都觉得,这辈子大概告一段落了。日本陆军里没站过三总部的台,迟迟混不上中将,也只能撂摊子了。
![]()
后来“七七事变”,太平洋爆发,像他这样资历的老兵本该被召回,但阴差阳错反倒没轮到他。是不是命运使然,也说不定。直到1945年3月,日本国内损兵折将,急需一位“有经验”的老人坐镇,谷实夫这才以少将身份复出,出任独立混成第17旅团长。这支部队驻扎湖南岳阳,直属第六方面军司令部。第17旅团成立时间并不长,从上海编成往西调动,下辖五个独立步兵大队、炮兵队、工兵队、通信队,旅团长换了好几任,谷实夫到任时,部下多是被战争消耗千疮百孔的兵员。
这时的日军整体气势早已颓废。冈村宁次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可在资历上,比谷实夫还差几届,两人关系也讲不上亲近。一个“荣耀的第16期”,可你眼里荣耀,别人或许一文不值。谷实夫姨父家那天饭桌上大概也没人议论过这些,只怕连子女都不曾问过。他从湖南岳阳接下最后一幕。1945年8月15日,日皇天皇宣读终战诏书。在外的士兵都傻了眼。国民党第四方面军王耀武受命为受降主官,长沙、衡阳、岳阳的日军得被整队缴械。
![]()
谷实夫率部在驻地登记武器、列出名册。日记里他留下一笔:“遵命执行。”受降的中方则由胡琏部下,第十八师师长覃道善负责。时间是九月初,岳阳市区天气湿沉沉,日军全在五里牌、黄公庙、南津巷一带待命,不见公开仪式。中方只叫谷实夫和参谋官员到岳阳楼临时师部,听候训示,限三天把所有武器、弹药、物资逐件呈交。
局促感,与耻辱交织。日本兵排队放下步枪、军帽、军刀,神情冷漠如一潭死水。旅团所有人移到岳阳城南黄沙湾集中。国民党军队警戒森严,移交清点,各式账册盖章签字。移交结束,谷实夫及7000多名日军被移交第六战区官兵管理所,为遣送回国做准备。此后谷实夫行踪不明史料少,1954年5月1日病卒。别提金鵄勋章,所有荣誉和功绩都没再有他一份。
![]()
中方受降的覃道善,湖南本地人,黄埔四期。几十年后,被俘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说起在岳阳那一周,感受复杂。他写有回忆录,家属多次提起,但也没几个人能细读全文。其实地方档案馆还有存的手稿,都放在了白封皮的《文史资料选编》里,偶尔历史学者会耐心翻一翻,却再无当年余音。
有一个奇怪的细节,每一次交接,国民党将官嘴上义正词严,日军领头人却多半低头默念,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到了晚年,谷实夫在日本乡下度日,附近人也没谁记得自己邻里住过名将。有人说他唯一的儿子曾去北京做生意,早逝。另有史料又完全否定他绝后,亲戚在神户还开工厂。
![]()
谷实夫的人生没什么起伏,但细细看,倒也藏着悬念。他在上海险些丧命,东北又扫荡抗联,可偏偏自己一再活下来。有人猜测,这样的人最后投降也就是走过场,内心并无波澜,但这话也说得太轻。
当时日军第九师团伤亡数据,有资料记载,短短三个月内阵亡近千人,所有高层都焦头烂额。相比之下,谷实夫可算“稳健”,但又总在边缘位置,怎么想都有点憋闷。历史上像他这样被反复调任又无升迁的人,其实占了多数,没谁在意他们心里怎么想。军人有时很被动,甚至成了流水线上的一个零件。
![]()
谷实夫的人生或许不是谁主动选择,他只是那个被大时代捉弄、无数次错过主角光环的配角。他亲历上海血雨腥风、东北山林苦战、长沙沦陷和岳阳投降,台前幕后,都是别人的大戏。
上了历史舞台,台下看的人多,记得真相的少,那些年年无声的微小人物,注定只能在角落里一闪即逝。不提荣辱,不论对错,一代人老去,连名字都被模糊在档案卷宗里。
![]()
**谷实夫这样的人,撑不起历史的传奇,但推着历史走了一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