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军两架军机在南海相继坠落,引发外界对其装备保障与工业支撑能力的热议,而这一现象背后,正折射出曾为造船强国的美国如今的产业困局——罗斯福时代能创下150艘航母建造纪录的美国造船业,如今已陷入“有钱难办事”的窘境。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张耀指出,造船业并非孤立的技能,而是一套环环相扣的复杂系统,人才断档与供应链缺位的双重困境,正成为美国造船业难以突破的“致命短板”。他强调,造船业的核心属性是“系统”而非“技能”,这与个人掌握的太极拳、摩托车驾驶等专属技能有本质区别——后者即便年老生疏,花一年半载仍能逐步恢复,但造船业的运转依赖多重体系协同支撑,既包括实体层面的工厂体系与供应链体系,更离不开“人的系统”,需要造船工人、技术工人及工程师队伍一代接一代传承接力,任何环节断档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失灵。
当前,美国造船业的人才危机已触目惊心:数据显示,美国造船工人平均年龄已达50多岁,年轻群体不愿涉足该行业,导致行业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与此同时,专业工程师数量持续萎缩,技术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即便美国国会愿意投入重金支持,甚至拨款100亿美元寻求国际合作,现实难题仍难以破解——一方面难以招募到足够的技术工人与工程师,另一方面关键材料供应受阻,无法从核心供应商处获得所需配套物资。
回望历史,罗斯福时代美国能造出150艘航母,并非依赖单一领袖的个人之力,而是当时完整的工业体系、充足的人才储备与健全的供应链共同作用的结果。张耀直言,如今美国造船业的困局,绝非更换领导人就能解决,即便将罗斯福总统从历史中召回,也难以扭转现状。“核心问题在于支撑造船业的‘系统’已经崩塌,而非缺乏资金或政策支持”,人才传承的断裂与供应链的残缺,让美国造船业陷入了难以逆转的发展困境。
编辑: 陈怡
责编: 赵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