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西伯利亚角落的一个小卖部里,
1个苹果30块,1斤牛肉10块,
全村大约只有900人在此生活。
![]()
可是当地人每天依旧喜笑颜开,
中国游客每年更是蜂拥而至,
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
![]()
一、全球极地
或许现在很多人提起西伯利亚,脑海中总会浮现出冰天雪地、人烟稀少的景象,觉得那应该是一片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边陲,可实际上这片辽阔的土地对俄罗斯来说,不仅不荒凉,反而至关重要。
![]()
西伯利亚就像俄罗斯的“地下宝库”,光是煤炭储量就占到了全俄的九成左右,每年俄罗斯从这里开采大量煤炭,然后再出口到世界各地,最终换来可观的外汇收入,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
这片土地也是油气资源的核心产区,据统计这里的石油储量大约有65亿吨,而有石油的地方往往也富含天然气,西伯利亚自然也毫不例外,这些能源不仅是俄罗斯工业的血脉,也是其在世界能源格局中占据关键地位的底气。
![]()
而在西伯利亚东北部的一个角落,有个地方几乎成了“极寒”的代名词——奥伊米亚康,它是地球上有人常驻的最冷地区之一,历史上最低温度曾达到零下71.2℃,可是即便如此仍有大约五百到九百名居民在这里生活。
![]()
为什么这里这么冷?一方面它靠近北极圈,地处高纬度,一年中见到阳光的时间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它被群山环绕,像一个天然“冷空气陷阱”,这里的冷空气易进难出,再加上地面常年积雪,反射掉大量太阳热量,使得低温在这里持久不散。
![]()
在奥伊米亚康的每一天都是对生存能力的考验,当地人出门前要花很长时间穿戴,衣服一层套一层,材质和顺序都很有讲究,他们穿的靴子是用多层皮毛和特殊衬垫制成的,即便在零下六十度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双脚不冻伤。
![]()
这里的汽车同样也是很少彻底熄火,哪怕是去商店买东西的工夫,司机也通常让引擎继续运转,因为一旦熄火再发动就非常困难,甚至还有可能损坏发动机,不少车辆还加装了底部加热装置,成为当地人对抗严寒的一种“标配”。
![]()
当地人储存食物的方式也很特别,牛奶不是装在瓶子里,而是冻成一块块的“奶砖”,鱼在室外放一会儿,就硬得像铁棍,能直接当工具用,不过这些看似原始的方法,其实是当地人适应环境的智慧。
![]()
可是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当地的孩子们依然照常上学,除非气温低于零下53℃,对世界上大多数地方来说,这已是难以想象的酷寒,但在奥伊米亚康却只是一个普通的冬日。
![]()
二、神奇物价
奥伊米亚康的小卖部也是个有点特别的地方,一个普通的苹果居然要卖三十多块钱,而旁边摆着的一斤新鲜牛肉才不过十块出头,但如果你了解这里的生活就会明白,每一种价格背后都是当地写下的生存逻辑。
![]()
每年冬季大雪封路之前,村里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储备过冬,面粉、土豆、燕麦成袋成袋地搬进储藏室,算下来一户人家至少得存上几千斤,这些扎实的碳水是接下来寒冬里最主要的热量来源。
![]()
与此同时腌菜也是家家必备,卷心菜、胡萝卜、甜菜根,被一层盐一层菜地码进大缸,过些日子就变成了酸香爽口的腌菜,当地人几乎顿顿饭都离不开它,不只为调味,更为了补充几乎断绝来源的维生素C。
![]()
在漫长寒冬里腌菜缸里封存的,不只是蔬菜,也是健康的保证,而小卖部就是在这样一个连呼吸都会结冰的地方依然顽强地开着,然而它的存在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坚持,不过只要你走进去就会发现,这里的物价和我们平时想的完全不一样。
![]()
店门口就直接堆着一箱又一箱十分廉价的冻鱼和牛肉块,毕竟这里零下五十度从来都是常态,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最有效的冰箱,不需要电,不费工夫,肉放在户外,根本不会坏。
![]()
可是这里的苹果却贵的像奢侈品一样,其实背后的答案藏在它来的路上,每一颗能到达奥伊米亚康的苹果,都经历了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旅行,它们多数来自千里之外的温暖产区,装上特制的防冻货车,一路向北,驶过结冰的道路,穿越无人区。
![]()
途中若遇上暴雪封路或车辆故障,一车苹果可能就全冻烂了,这路途中的风险、保温的成本、损耗的承担,最后都算进了价格里,所以三十块钱买的不仅是一颗苹果,更是它跨越冰原的整段旅程。
![]()
而牛肉就不同了,奥伊米亚康周围虽然寒冷,但是却十分适合养牛,本地牧场供应稳定,加上入秋前后,村民也会捕猎驯鹿、捕鱼,储备肉源,等到天稍微暖和点,动物活动频繁,更是储备肉类的好时机,所以肉在这里不缺,也不难存,价格自然就亲民了。
![]()
所以在这个极寒之地,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价,一种食物的价格,不取决于它本身多么常见或稀有,而取决于它从哪里来,要经过多少困难才能到达你的手中,苹果与牛肉的价格颠倒,不是市场本身的失误,而是极端环境自己定下的法则。
![]()
三、魅力土地
在零下几十度的奥伊米亚康,冬天几乎把一切冻得结实实,人们虽然大多时候都待在屋里,但是生活并没有因此变得冷清,家家户户生起炉火,一家人围坐着吃饭、做手工、聊家常,炉火噼啪作响,屋里暖烘烘的,和窗外的冰天雪地像是两个世界。
![]()
冬天没法种地,外出也不方便,但村民们自有打发时间的法子,他们常聚在一起,听老人讲从前的故事,或是交流捕猎的经验,偶尔会有老猎人顶着严寒出门打猎,带回新鲜的野味给家人改善伙食,这些看似平常的活动却让漫长的冬天多了几分生气。
![]()
每隔一阵子村里还会有小集市,人们拿着自家做的毛皮手套、腌制的肉干、冻得硬邦邦的鱼来交换需要的东西,蔬菜水果在这里难得一见,摊位上摆的大多是肉和鱼,虽然天气冷得刺骨,集市上却总是热热闹闹的,大家借着这个机会见见面、说说话。
![]()
最特别的是雅库特人手工做的毛皮制品,就像是精心缝制的帽子和手套,上面还绣着传统图案,常常让外来游客爱不释手,这些手艺代代相传,既是生活用品,也是珍贵的艺术品。
![]()
说来也怪就是这样一个生活艰苦的地方,可是近几年却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他们大老远跑来就为亲身体验极寒的感觉,而其中最出名的要数“不冻河”了,这条河因为地热缘故,即便在零下五十多度的天气也不会结冰。
![]()
河面冒着腾腾热气,四周却是白茫茫的雪原,这奇特的景象成了游客必看的景点,游客们可以坐着驯鹿拉的雪橇在雪地上穿行,尝尝当地十分有特色的冻鱼片和冰牛奶,有些胆子大的还会在零下六十度的户外拍张照留念。
![]()
每个到访的游客都能得到一张“寒极认证”证书,上面还会写上到访日期和当天的气温,这张薄薄的纸片就成了他们挑战极寒的证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有几个中国游客在零下67度的天气里泡温泉,这件事还被国外媒体给争相报道了。
![]()
当地人都十分佩服他们的勇气,
这事传开后来奥伊米亚康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了。
这片曾经与世隔绝的冰雪天地,
现如今正在被更多人认识和了解。
![]()
对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交流!
信息来源:
1.网易:西伯利亚-63℃小卖部:全村约900人,苹果30块1个,1斤牛肉10多元
![]()
2.搜狐网:西伯利亚-63℃小卖部:全村约900人,苹果30块1个,1斤牛肉10多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