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奥拉帕利谱写亚洲卵巢癌“慢病化”管理新篇
随着卵巢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精准医学理念的持续发展,人们对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基于此,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应运而生,为卵巢癌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突破。在众多PARPi药物中,奥拉帕利作为该领域的开创性代表,其临床研究成果不断重塑卵巢癌的治疗格局。自问世以来,奥拉帕利通过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研究,确立了其在卵巢癌治疗中的核心地位。无论是在一线维持治疗阶段(如SOLO-1、PAOLA-1研究),还是在复发性卵巢癌的维持与长期疾病控制阶段(如SOLO-2、OPINION研究等),奥拉帕利均展现出显著且持久的临床获益。
此次,在ESMO年会上,首个聚焦于亚洲铂敏感复发(PSR)卵巢癌人群的Ⅲ期临床试验——L-MOCA研究进一步公布了最终OS数据,备受瞩目。研究显示[1],经过73.4个月的随访,全分析集(FAS)中的中位OS达51.0个月(95% CI,42.7–56.1)。其中,BRCA突变(BRCAm)患者的中位OS显著延长至64.4个月(95% CI,49.9–NC),BRCA野生型(BRCAwt)患者的中位OS达到40.9个月(95% CI,33.3–51.0)。此外,L-MOCA研究的安全性结果与既往全球研究一致,未见新的安全信号。该研究的最终OS结果不仅印证了奥拉帕利在PSR卵巢癌患者中的持久临床价值,也标志着PARP抑制剂治疗策略在亚洲人群中实现了关键性突破。
值此契机,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俊东教授,对L-MOCA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其临床价值进行权威解读,并深入探讨其对未来卵巢癌精准治疗策略与全程管理理念的启示。
以OS为锚,重塑卵巢癌治疗格局:奥拉帕利构筑卵巢癌“长期生存”的新防线
李俊东教授指出,奥拉帕利系列研究所构建的OS证据链,从根本上重塑了临床对于卵巢癌治疗目标和长期管理理念的认知。
过去,卵巢癌的治疗范式主要聚焦于初始手术和化疗后的“观察与等待”,其治疗目标往往是获得并维持临床缓解。然而,对于多数患者而言,复发几乎不可避免,长期生存获益有限。奥拉帕利的多项高质量临床研究改变了这一格局——从SOLO-2、OPINION研究证实其在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维持治疗中可显著改善PFS和OS,到SOLO-1和PAOLA-1研究确立其一线维持治疗中的核心地位,再到通过L-MOCA研究首次在亚洲PSR卵巢癌人群中验证显著的OS获益——这些循证证据清晰地表明,卵巢癌的治疗目标已经从追求短期的疾病缓解,转变为追求最大化的长期生存,甚至迈向“临床治愈”,标志着卵巢癌管理正在进入一个“慢病化”管理的新时代。
具体而言,SOLO-1研究[2]显示,BRCA突变患者接受奥拉帕利维持治疗后,7年OS率高达67%,相较于对照组46.5%,提升20.5%;在PAOLA-1研究[3]中,奥拉帕利联合贝伐珠单抗进一步将获益人群拓展至HRD阳性人群。在HRD阳性患者中,奥拉帕利联合贝伐珠单抗显著延长OS,中位OS达75.2个月,5年OS率为65.5%,相较于对照组48.4%,显著提升17.1%。基于上述研究结果,NCCN指南中的推荐:
对于BRCA突变患者,一线维持治疗推荐奥拉帕利单药方案
对于HRD阳性患者,一线维持治疗推荐奥拉帕利联合贝伐珠单抗方案
在《NCCN卵巢癌指南(2025第2版)》[4]中,进一步拓展了适用范围:
对于初始治疗未使用贝伐珠单抗,BRCA1/2wt或未知状态,维持治疗方案新增奥拉帕利单药维持治疗(HRD阳性)(2B类);
对于初始治疗中使用贝伐珠单抗,BRCA1/2wt或未知状态,维持治疗方案新增奥拉帕利单药维持治疗(HRD阳性)(2B类)。
这一系列OS证据在两个层面重新定义了卵巢癌的治疗理念:一方面,体现了治疗的精准化。奥拉帕利的应用让我们认识到,在初始治疗取得良好反应后,应根据患者的生物标志物特征(如BRCA突变和HRD状态)尽早实施维持治疗,从而最大程度清除潜在残留病灶、显著延迟复发,并为部分患者,尤其是一线BRCAm患者,带来“临床治愈”的希望;另一方面,推动了全程管理理念的深化。研究表明,即便在复发阶段,持续且有效的维持治疗仍可带来明确的OS获益,这提示我们应将卵巢癌视为一种需要长期、系统管理的慢性疾病,通过科学规划不同阶段的治疗策略,合理应用PARP抑制剂等靶向药物,以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生存期。目前,卵巢癌总体5年生存率约为40%~50%,晚期患者仅约30%[5],而对于携带BRCA突变且接受规范化精准治疗的患者,7年总生存率可提升至约70%[2]。奥拉帕利多项Ⅲ期研究结果不仅验证了其确切的OS获益,更重要的是推动了卵巢癌治疗策略的根本转变——从被动的“应对复发”转向主动的“预防复发”,以长期生存为核心目标,并以生物标志物为依据,为每位患者制定贯穿疾病全程的个体化管理方案。
L-MOCA点亮希望:奥拉帕利在亚洲卵巢癌的生存新纪元
李俊东教授表示,L-MOCA研究最终OS结果的公布,为奥拉帕利在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PSR卵巢癌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而高质量的循证医学依据。这一结果不仅巩固了奥拉帕利在维持治疗中的核心地位,也将对未来临床实践及指南更新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从临床决策角度来看,L-MOCA研究为奥拉帕利在PSR卵巢癌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提供了双重保障。在长达73.4个月的随访期中,全人群的中位OS达51.0个月;在BRCA突变患者中,中位OS更是达到64.4个月,而HRD阳性患者中位OS为54.4个月。亚组分析同样显示出显著获益:既往接受二线化疗的患者中位OS为54.6个月,而接受超过二线(>2L)化疗的患者中位OS为39.5个月。这些数据揭示了两个关键信息:一方面,奥拉帕利可在不同治疗线次持续带来生存获益;另一方面,早期应用奥拉帕利可显著提升长期生存优势,印证了“好药早用、获益更大”的治疗理念。
![]()
图1 最终中位OS
![]()
![]()
图2 BRCA状态以及不同线数OS数据
此外,L-MOCA研究还证实了奥拉帕利长期治疗的安全性。长期随访数据显示,“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显示其良好的耐受性,为长期规范化、慢病化管理奠定了基础。这一发现不仅增强了临床医生在后续治疗中积极使用奥拉帕利的信心,也为患者实现长期、稳定的疾病控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
图3 安全性
其次,从未来指南及治疗格局演进的角度来看A,L-MOCA研究的最终OS结果同样具有深远意义。基于奥拉帕利维持治疗PSR卵巢癌患者的研究数据,国内指南已明确推荐奥拉帕利用于该人群的维持治疗。例如,《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中[6],对于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的维持治疗,BRCA1/2突变患者的奥拉帕利被列为1类推荐;BRCA1/2野生型且HRD阳性或HRD阴性患者的奥拉帕利则为2A类推荐。作为首个在亚洲人群中证实奥拉帕利可显著延长总体生存的Ⅲ期临床研究,L-MOCA不仅为亚洲地区提供了关键循证依据,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现有指南推荐证据层级中的空白,为后续指南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总体而言,L-MOCA研究的发布,不仅进一步强化了奥拉帕利在全球卵巢癌治疗体系中的关键地位,也推动了中国卵巢癌治疗从“循证跟随”迈向“亚洲证据引领”的新阶段。其临床价值不仅体现在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更在于为精准化、规范化及长期化管理提供本土化科学依据,推动卵巢癌治疗理念迈向新的高度。
专家简介
![]()
李俊东 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妇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卵巢癌大PI。国内率先开展卵巢癌单病种MDT联合门诊,专注卵巢癌多学科协作的临床基础研究。
学术兼职: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CACA)卵巢癌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会 理事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精准诊疗分会 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卵巢癌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CACA)肿瘤内分泌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CACA)妇科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卵巢癌质控专家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肿瘤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卵巢癌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广东省药学会妇科肿瘤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妇科肿瘤多学科协作(GO-MDT)专委会 主任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卵巢癌MDT推广联盟 主任委员单位负责人
参考文献:
[1] Qinglei Gao ,et al. Final overall survival (OS) analysis of L-MOCA: Olaparib maintenance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pts) with platinum-sensitive relapsed ovarian cancer (PSR OC). 2025 ESMO,1090P.
[2] DiSilvestro P,Banerjee S,Colombo N,et al.SOLO1 Investigators.Overall survival with maintenance olaparib at a 7-year follow-up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advanced ovarian cancer and a BRCA mutation:the SOLO1/GOG 3004 Trial[J].J Clin Oncol,2023,41(3):609-617.
[3] Ray-Coquard I,Leary A,Pignata S,et al.Olaparib plus bevacizumab first-line maintenance in ovarian cancer:final overall survival results from the PAOLA-1/ENGOT-ov25 trial[J].Ann Oncol,2023,34(8):681-692.
[4]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 Ovarian Cancer, Version 2.2025, May23, 2025.
[5]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卵巢癌诊疗指南2025版》.
[6]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J].现代妇产科进展,2025,34 (2):81-94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