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观念中,高龄与多种基础疾病,常被视为手术的“禁区”。然而,医学的温度与力量,恰恰在于突破认知的边界,为生命重塑可能。近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东院妇科团队成功为一名85岁、合并多种慢性病的老人实施高难度盆底重建手术,诠释了现代医院对生命质量的全新理解。
![]()
逐渐增大的“心病”
一年前,85岁的郑奶奶发现身体出现异样——只要站立时间稍长,外阴便有肿物脱出,起初仅有硬币大小,休息后可自行回纳。她以为这是"老人常态",选择默默忍受。然而半年间,脱出物逐渐增大至鸭蛋般体积,回纳日益困难,伴随尿频、排尿障碍等一系列问题,日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直到一个月前,在家人的劝说和陪伴下来到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东院区妇科门诊。经过详细的妇科检查,医生明确诊断其为:子宫脱垂Ⅱ度重型、阴道前后壁脱垂。这意味着,她盆腔内的支撑结构已经松弛,器官离开了正常位置。主治医生告知,对于如此程度的脱垂,手术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根本解决办法。
托起下沉的“希望”
郑奶奶不仅年事已高,更有长达50年的高血压史,血压曾高达200/100mmHg,同时有18年糖尿病和20年心脏病史——面对如此高龄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任何手术方案都如履薄冰。
“风险客观存在,但并非不可逾越。关键在于术前能否进行精准评估,并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多学科支持系统。”妇科主任陈丽表示,“面对高龄、多合并症的患者,我们需要在手术获益与风险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这不仅考验技术,更考验团队的协作精神和责任担当。”
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开展全方位评估。从血压波动的控制预案,到血糖精细调控方案,再到术中监护与应急响应流程——每一个环节都被反复推演。最终,团队为患者制定出个性化手术路径,在解除病痛的同时,将创伤与风险降至最低。
随后,在严密监护和保驾护航下,妇科手术团队以精准轻柔的操作,为老人实施了“改良性全盆底重建术+阴道后壁修补术+会阴成形术+阴道壁囊肿剥除术”。术后康复阶段,医护团队又实施精细化照护,实时监测生命体征,动态调控血糖血压,并早期介入康复指导。术后第四天,郑奶奶盆底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带着久违的轻松笑容康复出院,重启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医疗理念的深度进阶
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该手术经阴道完成,通过使用特殊网片对松弛的盆底组织进行整体加固与支撑,不仅能将脱垂的子宫复位,也能同时修复膀胱、直肠等器官的膨出,实现全盆底的重建,无需切除子宫,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
郑奶奶的女儿王女士回忆起术前与医生的沟通仍感慨不已:“陈主任特别耐心,把手术方案、风险和预期效果都讲得很清楚。她说,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治好病,更是让老人有尊严地生活’。这句话让我特别感动,也让我们全家对手术充满了信心。”
“盆底健康,关乎的不仅是器官的位置,更是女性的尊严、社交的信心与生活的自主权。”手术的成功让陈丽主任深有感触,“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年龄与多病共存已不再是绝对的手术禁忌。”
作为区域医疗中心,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东院妇科的此次医疗实践,展现出其在高龄、复杂病例领域的系统能力与责任担当。未来,医院将继续致力于医疗技术的创新与服务品质的提升,积极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以仁心仁术守护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与尊严。(保定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杨慧 通讯员 夏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