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红笔改稿,墨笔著书,在上海出版界,当过记者,曾任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郭志坤是被公认的学者型出版人。上世纪80年代起,他就开始撰写《秦始皇大传》《隋炀帝大传》,并于今年完成出版《永乐帝大传》。三部著作合璧,以扎实的史料、严谨的笔触与辩证的视角,重新审视秦始皇、隋炀帝、永乐帝三位颇具争议的帝王,为读者打开理解历史人物与时代价值的新窗口。
以“历史写作与编辑素养”为主题,郭志坤历史人物传记系列出版座谈会29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馆举办,“如何看待历史写作的时代价值、如何提升当下编辑的专业素养”成为与会者频频讨论的话题。
郭志坤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与历史写作结缘,是因采访整理二十四史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朱东润。“朱东润先生鼓励我不要满足于写豆腐块文章,我和他有过多次交流、讨论选题。他建议我,一要写伟大的、有贡献的人物,二要材料丰富,便于取材,三要有争论,能辩驳,写起来才有劲。”由此,郭志坤选定了秦始皇、隋炀帝、永乐帝三个人物,“当时我的选择标准是两条:一是对统一中国有贡献,二是留下了历史遗产。”
“这三位帝王都有一定争议,这套书封面上有六个字‘稽考、还原、析论’,我认为真的做到了。”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海英说,“析论”是这套书最大的特点,“不仅有作者对人物的个人评判,同时综合了历史上的评判,给读者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
出版座谈会现场赠书。施晨露摄
上海文史馆馆员熊月之以“大题目、大视野、大手笔”归纳这套书。“大题目——秦、隋、明,都是别开生面的新时代,制度新,涉及广,影响大,汉承秦制、唐承隋制、清承明制,三大帝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历史评价差异都很大。三部大传,几乎串起了整个古代中国历史。大视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人物心理、文化素养、时代风尚,全收眼底,特别令人信服的是,直面现代人的关切,合古今为一炉,进行分析。大手笔——史料考据与学术整合,地上、地下,正史、野史、民间传说,文字资料与文物呈现,前人记录与后人评述,搜罗殆尽。大手笔还表现在直面读者,回应读者的关切,比如秦始皇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作者从不简单回答,而是辩证分析,同时,对演义小说中相关人物的形象也予以关注,并具有独立见解。”在熊月之看来,三部大传体现出“学术通俗化”的整合能力,其价值不仅在于为秦始皇、隋炀帝、明成祖三位争议极大的皇帝,提供了更具象、更丰满的历史画像,更在于通过人物与时代的互动,展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深层逻辑、制度变革的经验教训与中华文明的传承脉络。
郭志坤曾策划并主编“中国断代史系列”“细讲中国历史丛书”等学术著作,他与陈雪良合著的《中华一万年》(上下册)《成语里的万年中华史》(全十册)等通俗历史读物均获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通俗读物奖及华东古籍优秀通俗读物奖。退休后,他坚持文化传播事业,将毕生收藏的5万余册图书捐赠家乡建立申元书院。
在与会出版人看来,“大题目”体现出版家的选题智慧,“大视野”是史学家的大格局,“大思路”则是著述家的大家风范。一位优秀的出版人兼史学家,能否同时成为一位好的著述家?郭志坤的身体力行,对当下出版提升品质、拓宽边界,具有示范和启发意义。
![]()
郭志坤与上海市编辑学会会长王焰。施晨露摄
原标题:《郭志坤:红笔改稿,墨笔著书,四十年写完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三帝王》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施晨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