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海战的关键问题是清朝本身。
澎湖海战在当前阶段属于谁来拍都容易挨骂,问题的根源不是影射对不对,也不是施琅好不好,更不是团结人那套能解决的,你把不满的人打成1450,皇汉,并不能解决问题。
问题的根源在于清朝本身。
要知道清史还没修好,对于清朝如何定义,目前并没有一个公约数
而清朝没有明确定义,那澎湖海战当然就会一堆雷,大清,康熙,南明,郑成功,郑经,
当代大众在这块的身份认知非常混乱,许多人甚至被整的精神分裂,核心就是对于清朝的定义不明确。
但今天我不是来批判的,我是来提解决方案的,
首先叠个甲,我知道我会被喷,这块雷区无限多,但作为明确的皇汉,给我扣帽子就不必了,我给你们分享一下我的解决方案。注意,以下是我的一家之言,我也知道存在不少BUG,我接受一切批评和建议。
首先,清朝认不认,我的答案是要认
除了疆土法理问题,一个核心原因是,朱元璋认了元朝。
除了承认元朝是正统王朝,在祭祀历代帝王时还把忽必烈也算进去了。
如果你觉得一个问题局面复杂不好决断,那就照着历史上这几位的方案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朱元璋,你照着高分考卷抄肯定比你自己一拍脑袋靠谱。
![]()
那朱元璋是怎么解释元朝正统性的呢?——天命论
天命从宋转移到元,最后传承到大明
那什么叫天命论呢?我的理解是,绩效算法
唐宗宋祖是好的,所以我们认,但他的后人干的不好,那就失去了天命,被元朝得到了。而元朝的后人干的不好,所以也失去了天命,被我朱元璋继承了。
![]()
也就是你可以把天命论理解为人民史观,你满足了人民大众的利益,你就有天命,你满足不了,你就没有天命,哪怕你是天可汗的子孙,干的不好,你也就该灭亡。
这个算法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不但能解释现实,还可以兼容伍子胥,黄巢和张元他们
伍子胥身为楚人却带着吴国伐楚,按国族算法得是楚奸了,为什么还被视为千秋之烈丈夫呢?
因为是你楚平王先不义啊
伍子胥一家忠臣,你楚平王却听信谗言杀害忠臣,所以是你楚平王不对,那既然是你不对在先,那伍子胥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没毛病。
黄巢身为大唐子民打进长安为什么还能有个五五开的口碑 ?
因为是你大唐埋没人才在先啊,黄巢是走过正经的科举渠道的,你没录取嘛
而黄巢最终证明了,打进长安比考进长安容易,人家确实是有才学的
所以锅是你大唐的合理吗?
人家要正正经经的考进长安,你不听,非把人家逼的打进长安,怪谁呢?
张元这个就更合理了,张元也是先走的科举,结果你大宋也不识人才嘛,那既然这样人家转手投西夏没毛病吧?
结果李元昊一见张元后惊为天人,觉得这是上天将功业送给了他,立马委以重任。
他也火速证明了自己,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战全胜,打得宋军满地找牙,仁宗听闻战报后趴在龙椅上失声痛哭,最后他还题诗一首,“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
我和你讲道理,不是怕你,而是给你一个机会,给法律一个机会,正正经经走科举你不同意,非要逼人走弯路。
![]()
大宋被打了一顿后也意识到问题了,之后严格重视科举,甚至规定以后只要入围殿试,再差都有一个同进士出身
故张元以积忿降元昊,大为中国之患。群臣归咎于殿试黜落。嘉佑二年三月辛巳,诏进士与殿试者皆不黜落。
当年科举也特别务实,特别注重人才选拔,这一年就是大名鼎鼎的嘉佑二年,千年第一榜,一次科举出了苏轼、苏辙、曾巩、曾布、章惇、张载、程颢~唐宋八大家三个在这一科。
所以后人基本没有骂张元的,这么有才干的人,你有眼不识,那确实是你的问题。
甚至张元的诗词,“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还被后世英雄引用,我觉得也是赞誉居多。
总结一下就是,天可汗的水能载舟理论,朱元璋的天命理论,包括刚刚那位英雄的造反无罪,其实是一脉相承,逻辑自洽的,
宋太祖是英雄,但你后世子孙干的不好,那就不行,元朝是外人,但忽必烈带着汉军千户东征西讨,甚至封狼居胥,那就是一代豪杰。
——老百姓不是注定要跟着你走的
你扯什么进步性,平等性,多元包容都不顶用,搞什么普世价值,97种性别也不顶用
谁能满足广大汉军,也就是主体民族大众的要求,谁才是天命之子
干的好,天可汗,干不好,狗脚朕
这套不看出身看绩效的理论就能解决清朝的历史定义问题。
朱元璋是英雄,但你后代子孙不干人事,南明一堆理学家天天空谈,而皇太极重视汉军将领,那他们得天下没毛病。
然后你会发现,有人是想到这点的,那就是雍正
经常看我视频的会发现,我涉及清朝的内容往往会选雍正
![]()
雍正的《大义迷觉录》,本质就是想走通这个逻辑,承认朱元璋正统性,但后世朱明子孙干的不好,所以天命在清。所以谁该为改朝换代的代价背锅,落后腐朽的统治阶级啊。
这套理论如果再往前走一点,其实就摸到阶级论的边了。
什么叫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能够对抗民族叙事的,就是阶级叙事
雍正时代没有资本论和阶级理论,但作为皇帝他敏锐的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想打通合法性,就得打阶级牌
所以他去搞改革,去搞火耗归公,应该是意识到解题方向的
如果清朝对地主阶级限制的较好,底层汉人过的不错,是能够打出一定合法性的
这也是当年雍正王朝那一代影视剧的方向,围绕经济改革打阶级叙事
清朝是异族,但如果雍正李卫对着地主大户们分田地呢?打的那些天天空谈的脱产小资满地找牙呢?
大部分人恐怕是要点赞的。
后世评价清朝,也很可能会批评前期的杀戮,但会肯定后来的经济改革,对地主的限制,整体有个五五开。
因此很多人说皇权不辩经,雍正思路不对,像乾隆这样直接杀就得了,大错特错。
雍正才是真正看到根本问题的人
大问题,一定要在国力巅峰期解决,什么华夷之辩,制度改革,就得趁着大清国力强势期赶紧辩经赶紧解决,因为这个时候有容错,有辩经空间。
你要拖着拖着,搞什么相信后人智慧,就会发现后人根本解决不了
比如同治光绪,帝国身躯老迈,制度千疮百孔,当个糊裱匠都难,还解决你华夷之辩?
有机会辩经的,其实就雍正和乾隆这几个
这个理论也不是空谈,他是有落地参考案例的,就是红色沙皇理论
当代俄国人怎么解决斯大林问题?斯大林是一个格鲁吉亚人
答案就是刚刚我说的这套
只要带着斯拉夫民族开疆辟土,那就是好沙皇
所以当代皇汉的概念还很模糊,皇俄的算法是,只要带着俄国吃香喝辣,那你就是好沙皇
简单粗暴容易理解,且兼容性很高,什么出身啊血统啊,只要你带着主体民族吃香喝辣都不是事,纯绩效说话
玄武门是不对,但如果你饮马翰海,那就是大哥建成不识抬举
靖难是你搞的,但如果你横扫漠北,那朱允炆背全锅
欺负孤儿寡母很难听,但如果你终结乱世,黄袍加身可以一笔带过
这个算法,就能兼容忽必烈和雍正
忽必烈虽然是黄金家族,但他带着汉军将领封狼居胥,那这兄弟能处
雍正是爱新觉罗,但他狠狠的打土豪均田地,那我就得点赞啊
这个算法,我称之为绩效型皇汉~
所以严格来说,当代京圈,包括各路团结人,连洗地都洗不明白,他们对于大清问题的理解,对社会共识的构建,甚至不如三百年前的雍正。
雍正他们祭祀岳飞,修贰臣传,本质是什么
是在强调,除了出身,其他的绩效和价值观,大家是很接近的,人家可是正经的女真后人,都有这个认知。
现在一堆人天天说大清好,拍一堆大清电视剧,但连大清最明白的皇太极雍正他们在想什么都不知道。
如果你认为清朝是正统王朝,没有特殊性,那么元明清三代都祭祀岳飞,你也应该明确祭祀岳飞,该批批该骂骂,就当一个普通王朝来讨论研究。
你要觉得清朝有特殊性,那自然是碰瓷不了明朝,尤其郑成功是外战荷兰收复台湾,这个含金量高到离谱,你没有大一统王朝天下一统的合法性,根本碰瓷不了
![]()
你又要认正统性,又要搞团结叙事不让批评
结果就是一堆人被整的精神分裂,
因为郑成功是民族英雄没有疑问的,可大清是什么,没有定义啊,于是大家麻了
最离谱的是什么
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位正牌爱新觉罗,封建主义战士都祭祀岳飞写贰臣传,
而现在很多进步主义者居然认为不该祭祀不让骂,
求求你们搞点正经的封建主义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