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生每个边上,都有风景美丽。」
◆ ◆ ◆
图文原创:人生边边
欢迎转载,谢绝抄袭
01
普希金的忧郁与瓦西里的希望
1825年,普希金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随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幽禁。
这是普希金极为孤独寂寞的一段生活,就是在这段时间,他写下了那首众所周知的诗作: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快乐的日子是什么呢?普希金在诗中并没有清楚说明,这个问题对于瓦西里来说,也许是有面包和牛奶的日子。
钟求是作品《瓦西里》,是一个瓦西里,也是千万个瓦西里的故事。
02
县城青年的文学梦与失落的爱情
许多年前,后来的大学教授尤老还是当年的县城青年小尤。
彼时的中苏关系已非从前,不过这并不代表俄语和苏联的一切马上被扫进垃圾堆。
小尤在中学时代学过一年半俄语,比班上其他同学学得更好。
中学毕业后,小尤进了一家机修厂,一干就是好几年,日子过得虽然无味却也波澜不惊。
就在那时候,他喜欢上了电影,尤其是苏联电影。
《列宁在十月》,还有《列宁在1918》,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小尤追着这两部电影看。
咖啡、兵舰、芭蕾舞,打着手势说话好听的列宁、还有勇敢又爱笑的瓦西里。
银幕上的这一切加起来,让县城青年的一双眼睛充满了迷恋。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叫王小语的姑娘,她是绣品厂的工人,人长得端正不说,还喜欢看苏联小说。
两个人在工厂联谊会上相识,搭过几句话后,都觉得对方懂自己。
他们开始频频约会,谈《在人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谈《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
那段时间小尤想弄一些重要的文字,想写一写瓦西里。
![]()
好多想法在脑子里集合,手中的笔洋洋洒洒,写好文章的小尤语气豪迈,向女友王小语宣告这一好消息。
“是什么东西呀,是小说吗?”
“不是,比小说要高级一些。”
“比小说还高级,吹牛吧?”
小尤心内兴奋面上淡定,自得一笑,跟王小语说我可以让你看,但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你看完了不能只是口头表扬,你得帮我抄一份稿子。
第二天晚上,小尤带着稿子骑自行车前往城西郊外,那里的大樟树下属于两人经常相会的地方。
王小语催促小尤赶紧拿出稿子,他嘿嘿一笑将手伸进裤兜,一摸摸个空。
两人赶紧顺着原路找,一遍两遍三遍,到第四遍的时候小语突然从后座上跳下来,站在那儿仰起头闭上眼。
小语说,我闻到了花香,花香让我的脑子醒了过来。你没有写文章,今天晚上也没有丢稿纸。你不是在开一个玩笑,你是绣花似的绣了一个谎言。
就这样,在那个秋日晚上,县城青年小尤不仅丢掉了稿纸,还丢掉了女友。
03
老教授的圣彼得堡与无人识的瓦西里
多年后,县城青年小尤成为大学教授,然后又退休,成为别人口中的尤老。
他曾经多次让自己的学生不及格,那是别人的人生,与他无关。
可回看自己的人生,论到一生最遗憾的事,论到自己的不及格,随随便便就可以写满一页纸。
其中有两件始终让他如鲠在喉,其一是“王小语初恋”,其二是“瓦西里论文”。
仔细想想,这两件又是联在一起的,没法分割。
梦还是要回到起初的地方,尤老决定前往圣彼得堡,补写当年那篇文章。
题目必须和当年一样,仍然是《瓦西里的面包》。
彼时丢了文章,丢了女友,他心性全无不肯再去重写,时间一长,脑子里早已痕迹全无,他曾以为自己此生将和它将再无瓜葛。
谁知到了圣彼得堡后,头一天夜里便做了一个梦,随后几日那些遥远的文字竟从记忆角落里慢慢现身,排着队走到他面前。
一切陌生而又熟悉。
陌生是因为隔着四十多年的光阴,熟悉是因为瓦西里还是那个瓦西里。
老尤兴奋地走到圣彼得堡的文化街上,想要和更多的人分享他的喜悦,也想证实瓦西里不仅是过去的瓦西里,也是现在的瓦西里。
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瓦西里,而且是千千万万人的瓦西里。
别的地方他没有把握,可这里是圣彼得堡,是瓦西里生活战斗过的国家呀。
![]()
老尤手里拿着一张杂志大小的瓦西里肖像,不时截住路人。
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路人看到肖像要么摇摇头要么耸耸肩,然后转身走开。
他的分享变成了街头调查,街头调查变成了沉默伤感。
圣彼得人竟然不认识瓦西里。
那些年轻的,鲜活的,和曾经的他一样有着青春面庞的圣彼得人,竟然不认识瓦西里。
老尤把图片卷起握在手里,脚一抬踩在旁边的一张凳子上,又一抬站到了卖画儿的售台上。
短暂沉默后,他开始用俄语背诵电影中瓦西里的台词。
演讲差不多持续了一刻钟,老尤才收起嘴巴,看着围着他的松松散散的人群,纵身一跃,跳离台子。
落地前,他没忘在空中喊了一声:
“瓦西里!”
04
与过去和解:撕稿后的新生
还是夜晚,不过是圣彼得堡的夜晚。
坐在旅游期间偶然认识的游伴所骑的自行车后,老尤把手伸进衣兜。
这一回,他不会再什么也掏不出来了。
稿纸在手,梦想在哪里,女友在哪里,瓦西里又在哪里?
老尤掏出那几张千辛万苦补写的稿纸,撕了一下,又撕了一下,随后手往上一扬,纸片纷纷飘到风里。
瓦西里的命运,像一面被尘土遮蔽的镜子,映照着人在荒凉与困顿中仍不肯熄灭的那一点微光。
钟求是用极度节制又含蓄的语言,为读者描摹出一个不肯屈服于现实的灵魂——
他不伟大,不成功,甚至有些可笑,但正因如此,才如此真实。
瓦西里身上那份“无用的坚持”,恰恰是人之为人的最后尊严。
瓦西里如此,老尤如此,文章中讲述故事以卖文为生的所谓枪手的“我”如此。
或许,我们终究无法改变世界,但在世界没有改变我们之前,我们仍可以选择做一个善良而倔强的人。
扬手撕掉稿纸,不是撕扯梦想,而仅仅是和过去告别,与过去和解。
而后,以平和的心态重新踏上征途。
不复当初,仍是当初。
这,该是《瓦西里》留给我们的答案,也是它给这个世界最深情的温柔告白。
![]()
人生君说
“瓦西里“无用的坚持”,所以才成为瓦西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