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课堂上,“爱国教育”正在以一种新的方式展开。
学生们不再只是在笔记本上写作文,而是亲手为俄军制作“前线用品”——从饼干到掩体网,从贺卡到药品——这些被称为“ гуманитарная помощь(人道援助)”的物资,被源源不断地送往乌克兰战区。
![]()
据俄媒报道,仅2025年一年,莫斯科的大学与学院就向所谓“特别军事行动”区域运送了 约15吨物资,外加 2.5万封信件和视频祝福。官方称这是“青年关怀祖国的体现”,但批评者则指出——这些“礼物”正被送往一场没有尽头的战争。
![]()
“亲手烤给前线的饼干”
在莫斯科服务业学院10号校区,师生们最近完成了一次特别的“家庭作业”:烘焙成百上千份饼干,然后打包寄往前线。他们在镜头前微笑着说:“希望士兵们尝到家的味道。”
但在Telegram评论区,有人留言:“前线需要的是回家的机会,而不是饼干。”
![]()
“速溶早餐包”与“前线信”
莫斯科第50号理工学院的学生则组织了所谓“快速早餐包”——只需开水就能泡开的燕麦和果冻粉。他们称之为“前线能量包”。
![]()
与此同时,全国多所院校也组织学生写信,给“不知名的士兵”送上祝福。“我们为你骄傲”“俄罗斯永不屈服”——这是信中最常见的句子。
而另一边,数千名俄罗斯家长还在等待自家孩子的归信。
![]()
“掩体网与创口贴”
医疗学院6号、技术学院21号和理工学院戈多维科夫分校的学生,花上课时间编织伪装网(маскировочные сети)。
![]()
官方称这是“青年参与国防的象征”。但据独立媒体分析,这也反映出俄罗斯在长期战争中物资紧张的现实——掩体网的缺口,竟由学生补上。
![]()
“探访伤兵”
莫斯科小型商业学院4号的学生最近探访了在中央军事医院治疗的伤兵,带去药品、水果与自制面包。视频中,伤兵们面带微笑,背景音乐却掩不住病床一排排的空白。
“他们说战争还会继续。可我们只是学生。”一名女志愿者后来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这条留言被迅速删除。
![]()
“手工床单与国家的叙事”
第34号技术学院的学生与市区政府合作,为圣彼得堡与别尔哥罗德的军医院缝制了床单与毛毯。每一件物品都缝上了“За наших(为了我们的人)”的红色标签。
在国家电视台的镜头中,这些“温情画面”被剪辑成爱国短片;而在网络的另一端,人们在问——当课堂成了战场的延伸,教育还剩下什么?
![]()
“战争的下一代”
这15吨物资里,有孩子的信纸,也有未成年的手工艺。
在战争的另一侧,乌克兰的孩子们正躲在地下室完成作业。两种教育、两个世界,正隔着一条战线——彼此凝视。
小结
俄罗斯称这些学生是“新一代的爱国者”;但在更广阔的世界语境中,他们也许更像被时代裹挟的年轻人——以“助战”为名,参与了一场他们从未选择的战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