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众号“尼厂Niwerk”授权发布
![]()
![]()
苏联导演尤里·奥泽洛夫执导的战争大片《解放》五部曲当中的第一部《炮火弧线》于1968年正式进入摄制阶段,但其战争场面的拍摄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开始,取景地是基辅军区的勒日西夫训练中心。为了支持影片拍摄,基辅军区第1827军事基地向剧组出借了大批二战时期缴获的的德军装备,但其中并没有德军装甲车辆,当时无论是基辅军区,还是其他军区都已经没有库存的德国坦克了。为此,在1967年初,隶属于喀尔巴阡军区的第17号坦克修理厂接到了赶制一批虎式坦克道具车的任务,这家工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4年7月,当时是为修理乌克兰第一、第四方面军的后送车辆而专门建立的。
![]()
电影《解放》中参与重现库尔斯克战役场景的虎式坦克道具车。
第17号坦克修理厂又称利沃夫坦克修理厂,它是苏联二十多家坦克修理厂中第一个集全所有可授予工业组织的荣誉称号的单位。其中包括“共产主义劳动组织”称号,以及来自苏共中央委员会、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部长会议和苏维埃中央工会的纪念锦旗等。该厂组织纪律严明,技术水平高超,擅长各类坦克维修、翻新和改装业务,被视为坦克兵总局下属的模范单位。在这里曾多次召开由坦克兵元帅A·H·巴巴贾尼扬等人主持的坦克修理厂厂长会议,也接待过华约军队代表会议。来自坦克兵军事学院的外军学员、以及莫斯科鲍曼高等技术学校的学生都曾在此实习。
![]()
1975年,苏联坦克兵总司令巴巴贾尼扬元帅和瓦连尼科夫上将一同视察第17号坦克修理厂。
卫国战争期间,第17号坦克修理厂修复T-70、T-34、SU-100、IS-1、IS-2和ISU-122等各型坦克、自行火炮共计1200辆次。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又开始承接T-44中型坦克和IS-3重型坦克的维修任务。1955-65年,该厂利用重型坦克底盘改装了一批导弹发射车(801和803工程)。1965-85年,早期生产的T-54坦克被送到该厂,按照T-54B和T-54M的标准进行升级,而返修的T-55坦克则在这里升级到T-55M和T-55MB的标准。在80年代,该厂主要负责维修T-72,以及改装基于T-72的专用车辆。
在苏联时期,第17号坦克修理厂共计开发了20余种基于坦克的专用车辆。其设计团队工作效率惊人,常常仅用几天就能完成图纸设计,并将样车装配完成投入测试。因此,在1982-83年间,坦克兵总局曾要求该厂紧急开发BMR-1扫雷车和BREM-3坦克抢救车,配发给在阿富汗作战的苏军部队。
在1963-64年间,第17号坦克修理厂每月可完成30辆坦克的改装或大修工作,在这一时期,出厂的大多都是完成大修的T-55坦克,以及少量BTS-4牵引车。后者用T-44和T-54坦克底盘改装而成,多余的炮塔被送往中苏边境,安装在防御工事上充当火力点。在1986年,该厂的产能已经提高到每月交付60辆不同型号车辆的水平,最高月交付纪录为65辆,也就是仅需3-4天就可以完成一辆坦克的大修或改装工作。
第17号坦克修理厂同时也负责翻新卫国战争时期的历史车辆,在卫国战争胜利40周年阅兵式前,该厂曾将40辆T-34/85坦克翻新至作战状态。1985年5月,这批T-34/85滚滚驶过红场,同样来自第17号坦克修理厂的BTS-4牵引车在阅兵式现场待命,随时准备处理突发情况。
![]()
在第17号坦克修理厂等待翻新的T-34/85坦克。
1967年接到赶制虎式坦克道具车的任务之后,第17号坦克修理厂选用T-44坦克进行改装,当时他们手头恰好还有这种坦克,比起大家熟悉的T-34,T-44看起来要“更像虎式”一些。工厂附属设计局很快就准备好了图纸,包括“炮塔”在内的改装工作在专门负责装备整备(散热器、油箱、工具箱、固定具等)的四号车间进行,一共改出了20辆道具车。值得一提的是,参与道具车改装的焊工V.K.平楚克在卫国战争时期曾是一名炮兵观测员,他从1942年春季开始上前线,正好亲眼看到过虎式坦克。
![]()
改装完毕,等待投入《解放》电影拍摄工作的虎式坦克道具车。
这些“虎式坦克”堪称苏联电影史上最为成功的道具坦克,除了《解放》系列外,它们还曾出现在《热雪》、《士兵上路》等电影中。
![]()
![]()
出现在电影《士兵上路》当中的虎式坦克道具车,很明显参考了第502重型装甲营虎式坦克1942-43年冬春的状态进行了涂装。
![]()
![]()
![]()
互联网上可以找到的其他一些剧照,这些虎式道具车虽然制作粗糙,但细节非常丰富,甚至连车体上的S雷发射器都还原了出来。履带和“备用履带”的型号实在难以辨认,如果哪位读者知道,请在后台留言。
![]()
道具车车尾翘起的结构用于遮挡T-44坦克动力室盖板上隆起的散热格栅。
用于改装“虎式坦克”的T-44坦克本来就是工厂库存的退役车辆,所以不需要再将它们改回可服役状态。那批参加1985年阅兵式的T-34/85坦克后来留在了莫斯科电影制片厂,继续定期参加各种活动。第17号坦克修理厂每年都会派人前往莫斯科,对它们进行检查和保养。但T-44坦克的维护过于困难,所以它们一直留在利沃夫,没有被调往莫斯科,只有在需要拍摄的时候才会被临时运往片场。随着车辆逐渐老化,损坏,它们最终被拆解,报废,没有一辆得以幸存。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第17号坦克修理厂又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在两周内开发一种具备高辐射防护能力的推土机。当时工厂内现有的10辆T-44坦克和BTS-4牵引车被用于改装,来自乌拉尔地区的铅板通过空运送达,原厚度为5至12毫米。工厂将这些铅板熔化后重新浇铸,制成厚达30至40毫米的辐射防护层。至于那些“虎式坦克”是否被投入到灾后清理工作当中,目前尚不得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