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由静安社区学院统筹配送的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活动在全区范围内持续深入开展。截至目前,累计开展334场专项数字技能课程,覆盖全区14个街镇、248个居委、1个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惠及超过6200人次的老年人。该项目作为静安区聚焦民生关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教育公平与社区融合的重要举措,正持续助力辖区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提升其在数字时代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生活痛点变亮点,数字技能显著提升
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年学员在数字应用能力上实现显著进步。课后反馈显示,大部分参与者表示已能独立完成智能手机的基本操作,如连接Wi-Fi、调整字体大小、管理存储空间等。
点滴改变正在各个社区悄然发生。不少街道的老年人如今已能熟练使用手机APP进行预约挂号、查询化验报告,或通过线上渠道缴纳水电气费用,生活便捷性大幅提高。静安寺街道的赵伯伯对此感触颇深:“以前去医院看病,挂号、缴费哪个窗口都得排长队,现在我在家动动手指就预约好了,化验单也不用等,手机上一目了然。”他坦言,从最初对智能设备的“不敢碰、怕按坏”,到现在“离不开、天天用”,数字教育真正将他们带入了便捷的数字化生活。
![]()
![]()
生活半径扩大,社交方式焕新
数字技能的掌握也为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交模式带来了积极变化。随着行动的深入推进,许多学员的生活半径明显扩大,社会参与感不断增强。
“以前出门就怕迷路,现在学会用导航,从医院回来也能自己打车,再也不用麻烦子女了。”临汾路街道的陈阿姨笑着分享了自己的心态变化。智能出行工具的运用,有效解决了老年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同时,社交软件的应用则拉近了他们与亲友、与社会的距离。微信视频通话、朋友圈分享、加入社区兴趣群组,已成为许多结业学员的日常。数字技术不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成为了情感连接与社会融入的温暖桥梁。
![]()
代际共学深化,社区氛围更趋和谐
本次行动特别设计的“代际共学”模式,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目前已有包含教师、党员、普通市民、低龄老人志愿者在内的87名志愿者参与本项目,其中不乏许多年轻的身影。这些年轻志愿者们不仅为课堂提供了技术支持,更营造了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年轻人讲解智能音箱、智能窗帘的原理,老年人则分享传统家居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形成了知识的双向流动。志愿者小刘感慨:“老人们的认真劲儿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深深感染了我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也让我们对‘孝顺’和‘陪伴’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互动有效减少了因技术差异带来的代际隔阂,增进了相互理解与尊重,为构建全龄友好的和谐社区注入了新活力。各街镇反馈显示,此类课程往往气氛最为活跃,学员满意度和参与度也最高。
![]()
防骗意识增强,安全屏障得以筑牢
在享受数字便利的同时,保障安全是重中之重。本次行动的课程均将“防网络诈骗”作为核心模块,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剖析,显著提升了老年群体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
多位社区居民表示:“老师教的‘不轻信、不转账、多核实’口诀,我现在记得牢牢的。” 各社区反映,经过系统培训后,老年居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意识明显增强,为老年人安全触网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
探索长效机制,巩固深化成果
当前,静安区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行动正不断向纵深推进,已有成果充分验证了社区教育在助力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方面的有效性与必要性。下一步,静安社区学院将继续围绕课程体系优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线上学习资源开发等方面,探索建立常态化的老年数字教育支持体系,旨在将阶段性成果转化为长效服务机制,让更多老年人持续受益,携手迈入更加包容、便捷、安全的智慧社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