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你这衣服送给我吧!”
我姑姑说,听见这句话她就头疼,这意味着她新买的衣服又被家里的两个小祖宗惦记上了。
姑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22岁,小女儿17岁,早在好几年之前,母女几个的衣服就能混着穿了。
两个闺女正是青春期,不爱那些粉的黄的,就喜欢潮酷的黑灰色、亮眼的克莱茵蓝、还有显白的酒红色和深绿色。
![]()
正好姑姑的品味也大致相同,于是每一次逛街回来,女儿们都要大呼小叫翻开她的战利品,一件一件“瓜分掉”。
而她自己,只能去翻一翻女儿们上初中高中时候穿的、现在已经淘汰掉的衣服穿,
这些衣服一般都是小女孩喜欢的粉色,质量都还不错,扔掉有些可惜。
虽然穿在姑姑身上并不那么相得益彰,但她也是乐在其中。
所以,假如你看见一个中年女人,一把年纪了还穿得粉粉嫩嫩,衣服样式也偏年轻化,
![]()
别怀疑,不是因为她在装嫩,而是因为她家的女儿长大了。
情感的投射
几乎任何一个妈妈养育女儿的过程,都像是妈妈在玩一个自己年轻时没有玩过的“娃娃换装游戏”。
妈妈们不约而同地想着:“我不要让我家孩子穿谁的旧衣服,一定要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像一个小公主。”
于是,妈妈们按照自己的审美和风格为孩子们买衣服,而此时孩子们因为亲情的依恋,也能让妈妈们的这种打扮欲望得到最好的满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其实就是妈妈将自己的需求,投射到了孩子们的身上,将孩子视为了自己“年轻的延续”。
![]()
与此同时,妈妈也会往女儿身上投射自己的未实现的愿望、未完成的事业、未实现的遗憾等等。
但是,当孩子们不断长大,有了自己的喜好和审美之后,就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依赖妈妈,
也不会只作为“妈妈的延伸”而存在,而是变成了一个独立的人。
她们逐渐开始脱离父母的情感笼罩,双方之间的情感链接也逐渐趋于冷淡。
所以,妈妈们愿意接受这些女儿淘汰下来的衣服,可能就是在通过穿着打扮去寻找或者回归自己的青春。
![]()
与女儿脱离之后,父母也总是会重新构建自己在家庭中或是社会中的角色。原本他们是爸爸妈妈,但现在,他们还可以做自己。
所以,什么年轻化、装嫩之类的词汇,已经无法攻击到他们,毕竟现在,表达自己仍有活力、仍然舒心自在,比其他什么都更加重要。
过渡性客体
作为一种大多数时候由情感支配大脑的生物,我们人类总是会对承载了情感记忆的物品产生强烈的依恋。
前段时间去朋友家,看到她的家里有一条围巾很是眼熟,拿起来端详半天,
才记起来这是她上高中的时候经常戴的,而现在,她已经结婚五年,这条围巾还像新的一样。
我问她:“你不是最喜新厌旧吗?这条围巾有哪里特别?”
她说:“哪里也不特别。花色是最普通的白色,毛线织成,虽然非常暖和,但是毛线材质不太好,总是扎得我脖子难受。
这是我奶奶在我高中的时候织给我的,现在已经十五年了,曾经有一次上学路上掉了,
![]()
我就算迟到半个小时也要回去找它,把它从一辆三轮车底下扒拉出来。
这几年无论哪次搬家,我都先把它找出来带上,比我的猫优先级还高。”
这些物品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已经脱离了物质的范畴,而是作为一种情感连接的象征。
就像是小孩子脱离妈妈的怀抱之后,需要有一个替代性的物品来代替母亲一样,
这个物品可以是毯子、玩具、旧衣服,甚至是锅铲、塑料袋、水管等等。
它们的重要性,不在于本身的价值几何,而是在于作为一个情感连接的载体,心理学上称之为“过渡性客体”。
所以,那些看着孩子高飞却不能跟随的父母,就正在用默默保留孩子以前穿过的衣物这样的方式,
![]()
重温和孩子们的亲密时光,保留这些无法言说的情感。
这是母爱在另一种形式上的延续,无法连接孩子的现在,就连接孩子的过去,让自己能够重新体会到那种被胡闹、被撒娇、被依赖的感觉。
就像是在说:“我仍记得你的小时候。”“我比过去更加爱你。”
审美与年轻化
其实,衣物的颜色本没有什么性别、年龄之分。
最开始的粉色流行于古代欧洲贵族之间,那可是“猛男专属”,因为他们认为,粉红色是血液稀释之后的颜色,象征着力量与征服。
后来经过百年的商业营销,才逐渐成为女孩的代表色系。颜色本身没有偏见,有偏见的从来都是我们自己。
中年女性或许会因为外界目光(要端庄得体、要像妈妈一样、要穿符合年龄的衣服),
因而压抑了个人审美,只能等着女儿长大,借着女儿的衣服展露出来。
可我们不能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目光之下,将自己用别人的标准束缚起来,
选择自己喜欢、让自己开心的颜色和风格,才是生活中最必要的行为。

如果一味迎合他人,这世界上就没有独特的“艺术”可言了。
从前,你总是觉得自己是妈妈,现在女儿离开了身边,你尽可以做回完全的“自己”。
去搭配属于自己的风格、去买自己喜欢的首饰、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不算是“解放”,而是一种对生活热情的回应。
我们的时间在慢慢流逝,但是身边的物品却替我们将时间留了下来,将那些我们曾经共同生活过的印记刻在了脑海之中。
孩子们注定要将父母远远地落在身后,父母们用自己的方式在看不见的地方爱着孩子,同时也不要忘了继续爱着自己。
-The End - 作者-专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