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期,一张喀什大学的招聘信息照片在国内高教界广为流传。
照片直白显示,喀什大学的招聘信息共有6条:1.编制到人,无非升即走。2.两年副教授待遇。3.评职称博士成果可认定。4.配偶工作可解决。5.喀什大学,省属高校,正厅级单位。6.年均授课最低144课时要求。
![]()
来源:《喀大聚才,“职”等你来!2025 年秋季百名博士喀什行》
10月28日,喀什大学回应,上述招聘信息中“无非升即走”的政策确实存在,不过其他几项招聘政策有更具体要求。
而招聘信息中除了“无非升即走”条款外,在目前高校普遍编制收紧的背景下,相比“编制到岗”更稳定的“编制到人”也成为不少高校教师关注 的话题。
进高校拿编制,越来越难?
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鼓励高校统筹用好编制资源,优先保障教学科研需求,深入推进岗位聘用改革,实施岗位聘期制管理。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编制管理改革正逐步推进。
2023年教育统计数据中连续第三年公布了高校教职工的在编人员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高校教职工中在编人员193.9万人,较2021年(191.3万人)、2022年(187.5万人)略有增长。
但进一步分析发现,除专任教师外,其他教师群体中在编人员数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工勤在编人员规模下降最为明显,较2021年减少1.2万余人。行政人员、教辅人员中,在编人员较2021年分别减少0.8万人、0.7万人。
如果从在编人员在教职工中所占比例来看,则整体呈下降趋势。2023年高校教职工中,在编人员占比65.8%,2021年、2022年该比例分别为67.3%、66.6%。
其中,专任教师(68.4%)、工勤人员(46.2%)占比下降最多,分别较2021年占比下降1.7个、1.9个百分点。
这些变化或都预示着,未来进高校、拿编制,可能会越来越难。
“新型”编制出现
编制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核定收支和国家财政给予补助的依据。对职场人而言,“入编”就意味着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或更加稳定。这也成为青年学者愿意进入高校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今,特别是一些引才竞争中优势较弱的高校,或是一些边缘、冷门学科,仍会在教师招聘中用“提供事业编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
不过在高校取消编制的大趋势下,教师想获取编制的难度日益增大。伴随传统事业编逐步被收回,各种“新型”编制也随之出现,例如:
● 编制“周转池”:指在事业编制总量内调剂一定规模事业编制,供事业单位周转使用。动态调整,周转使用,人编捆绑,人走编收。换句话说,“周转池”编制是真编制,但不再是“铁饭碗”。
● 报备员额制:与传统事业编制的差别在于,员额制也是事业编,但加了期限。在合同存续期间,员额制教师享有事业编制待遇,但是否续聘,要根据教师在合同期限内的考核再做定夺。
● 控制总量管理(备案制编制):与传统事业编制差异在于备案制聘用个人没有事业编制(不纳入机构编制管理范畴),但岗位有编制。即编制到岗,岗位对人。编制属于谁,由高校决定。
高校行政岗,事业编没了?
而且当高校在新聘教职工时,通常其人事管理也会因岗位不同而有差异。
●专任教师岗:预聘—长聘制,非升即走
作为另一种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提供保障的制度,预聘—长聘制正在越来越多高校中推行。
高校给予新进教师若干年试用期,并签订短期的“预聘”合同,试用期满接受考核,通过考核者进入“长聘”序列,获终身教职,反之必须离职。
应该说预聘—长聘制确实有益于高校筛选并保留优质人才,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和发展潜能。但“非升即走”给教师群体带来的更大压力,也伴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所以目前也有一些高校,如复旦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宿迁学院等明 确 不采用“非升即走”的招录模式 , 化解“五唯”压力。
●辅导员岗:多地发文,解决编制
辅导员岗是部分地区、高校明确“给编”的岗位。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高校专职辅导员人事管理需按规定签订聘用合同,不得用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等方式聘用辅导员。此后,多地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着力推动辅导员编制待遇稳步提升。
江西省明确公办高校按照“逢进必考”原则给予编制、待遇,并专门拿出了1200个编制用于解决专职辅导员的编制问题。陕西省经过三年努力,全省公办高校辅导员入编率83.4%,入编率进入全国前列。安徽省也积极协调省委编制部门追加了高校专职辅导员事业编制,解决公办高校专职辅导员编制问题。河北省明确要求,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要具备正式编制……
●行政岗、教辅岗:聘任制、合同制
高校里的事业编制有限,往往都留给重要的引进人才。而对辅导员以外的非专任教师群体——比如行政岗位、教辅岗位、工勤人员等来说,签订人事关系主要为聘用制、合同制、劳务人事派遣。
而且我们注意到,近几年高校招聘行政岗,“事业编制”越来越少,学历门槛越来越高已不稀奇。失去“编制”加持,高校行政人员的流动性或将增大,给高校行政服务带来冲击,也值得高校关注。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王昕红教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曾谈到,一是一些人员在申请行政岗位时,抱着“先进入高校再说”的心态,仅把行政岗作为其未来职业发展的跳板。二是当行政人员进入在职提升学历通道,容易与繁忙的行政工作任务产生矛盾,从而引发部门领导和同事的不满与责备。三是聘任制往往带来的是不确定和不稳定感。
北京理工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海芍认为,应该多为高校行政人员的职业通道考虑,畅通职称通道才能留住高学历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岳怀让.喀什大学人才政策引关注:编制到人,无非升即走[EB/OL]. [2025-10-28 ]. 澎湃新闻.
[2]高校行政岗,取消事业编![EB/OL]. [2023-03-02]. 麦可思研究微信公众号.
[3]高校发文!全体辅导员,转事业编[EB/OL]. [2023-11-13]. 麦可思研究微信公众号.
[4]陈彬 温才妃. 行政岗不能转教师高校行政化能否“破冰”[N]. 《中国科学报》, 2023-10-24 (4).
[5]教育部网站。
![]()
声明:麦可思研究原创内容全面开放非盈利目的的转载授权,转载请留言或添加编辑微信获得长期白名单授权(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转载要求——
1.文首注明“转载于麦可思研究”。
2.转载请在文章发布的24小时后进行
关注“麦研文选”,获取更多数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