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打开新闻刷到“十五五规划”的编制进展,评论区里全是讨论——有人盘点新能源汽车的全球份额,有人晒家乡刚通的5G基站,还有人聊AI领域的突破,没人觉得“中国要走在世界前面”是句空话。可要是把时钟往回拨七十年,1955年10月那场关于工商业改造的座谈会上,毛泽东那句“要赶上美国,还要超过美国”,在不少人听来恐怕跟“天方夜谭”没区别。
![]()
那会儿的中国刚从战争废墟里爬起来,钢产量才200多万吨,美国早飙到8000万吨,零头都比咱们总量多。更扎心的是1950年的数据,美国钢产量8772万吨,中国只有60万吨,足足差了144倍。人家手里有原子弹,军工产能全球顶尖,咱们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造不出来,部队装备还是“万国牌”缴获品。这种差距,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说要追上百米冠军,换谁都得犯嘀咕。但七十年过去,当年的“狂言”居然成了正在兑现的蓝图,这哪儿是运气,分明是战略眼光的胜利。
当年毛泽东敢把美国当成目标,真不是头脑一热拍桌子决定的。近代中国的苦日子太刻骨铭心了,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列强的炮舰想来就来,说到底就是因为工业落后、国力太弱。1954年他说“能造桌子椅子,造不出汽车坦克”,这话里全是着急——落后就要挨打,搞不好真要“被开除球籍”。但着急归着急,他心里早把家底摸透了。
![]()
中国跟美国国土面积差不多,资源禀赋也相当,当时6亿人口是美国的3倍多。更关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能攥起拳头办大事,只要把老百姓的劲头调动起来,人口和资源就能变成发展动力。那会儿抗美援朝刚打赢,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一五计划也跑得顺风顺水,加上苏联靠着赶超战略成了工业强国的示范效应,这些底气凑到一起,让他认准了“赶美不是不可能”。
不过对赶美的时间,他也不是一开始就定死的,更像在摸着石头过河。1954年先说五十年,十个五年计划就能像个样子。1955年又补了句“至少五十年,可能要七十五年”,明显是摸透了这活儿不好干。1957年后大家建设热情上来了,有点心急,报纸都喊“十年赶美”,结果“大跃进”给了个教训,钢产量虚高、资源浪费,他很快就踏实了。1962年7000人大会上明说“建设强大经济,五十年不行,得一百年”。这哪儿是摇摆啊,分明是尊重规律——搞建设又不是打仗,哪能一口吃成胖子?从“一穷二白”起步,没经验就得试错,只要方向不偏,慢点儿也不怕。
![]()
现在再回头看,当年的目标早不是“能不能实现”,而是“实现了多少”。2023年数据出来,按购买力平价算,中国GDP已经是美国的1.2倍;就算按汇率算,2024年也到了65%,跟1956年近11倍的差距比,简直是逆袭剧本。制造业更狠,2011年工业总产值就超过美国,现在制造业增加值是人家的1.5倍,钢铁、汽车这些玩意儿产量常年霸榜全球第一,说句“产能王者”不过分吧。
但赶美不是单看数字,得拆开了细品。基建这块儿咱们早甩当年的美国几条街,高铁里程4.5万公里,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还多,5G信号连偏远山村都有,这要是搁美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想都不敢想。民生方面,人均预期寿命78.6岁,跟美国1966年水平差不多;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5%,赶上美国五十年代中期了。
![]()
当然短板也明显,人均GDP才1.35万美元,刚到美国的15%,高端芯片、工业软件这些“卡脖子”的地方还得使劲儿。不过有件事咱得吹一波——脱贫攻坚让近1亿人脱贫,这事儿美国想都不敢想。新加坡学者马凯硕都直言,中国民生改善幅度全球少见,反观美国底层人口收入几十年没涨,预期寿命还在降,贫富分化快成“富豪统治”了。咱们的赶超从来不是照搬美国模式,这才是真本事。
马上要到的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更把当年的“赶美”升级了。当年比的是钢产量这种硬指标,现在玩的是“组合拳”。规划里把新质生产力摆在最前面,要搞科技创新的“0到1”突破,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布局三手抓,还得拿下技术所有权、行业标准制定权这些“话语权”。不再像过去那样粗放扩张,而是盯着绿色低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一块儿算,跟美国当年搞发展搞出污染、分化的老路彻底划清界限。
![]()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目标不是“取代谁”,而是让14亿人过更好的日子。就像国家发改委说的,十五五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五年,要在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上拿标志性成果,为2035年现代化打基础。这种“不跟别人比,只跟自己较劲”的路子,比单纯的数字超越更有格局。
七十年前,毛泽东敢说出“赶美超美”,靠的不是空想,是看透了中国的潜力,也点燃了中国人的拼劲。那会儿的钢产量差距再大,他认准了“人心齐,泰山移”;后来试错走了弯路,他及时掉头尊重规律;现在我们能在新能源、5G领域领跑,能让近亿人脱贫,都是顺着当年的战略方向一步步走出来的。
![]()
2025年的今天,没人再质疑“赶美”的可能性,反而在期待十五五能交出更漂亮的答卷。从钢产量的追赶到新质生产力的领跑,从单一指标的比拼到全面发展的超越,当年的宏伟蓝图正在变成日常。就像那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七十年前是誓言,七十年后是现实,这就是战略预言家的远见——不是算准了时间,是看准了人心和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