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滚筒包胶翻新:冷硫化现场施工注意事项
工业生产中,旧滚筒因表面磨损、胶层老化脱落,常出现输送带打滑、物料跑偏等问题。相比更换新滚筒的高成本,冷硫化现场包胶翻新更具性价比——无需大型设备,施工灵活且粘接强度高。但旧滚筒工况复杂,若忽视施工细节易导致返工。本文梳理8大核心注意事项,帮你避开坑点、提升翻新质量。
![]()
一、前期准备:旧滚筒预处理别马虎
1. 旧胶层清理要彻底
旧滚筒表面残留的老化胶层、胶渣必须全清除,否则会影响新胶板粘接。先用角磨机装钢丝轮打磨,剥离大块旧胶;再换钨钢打磨碟精细处理,直至露出滚筒金属基体。若有局部顽固胶层,可先用专用除胶剂浸泡10分钟再打磨,禁止残留胶层厚度超过0.5mm。
2. 金属基体探伤不能省
旧滚筒长期使用可能存在裂纹、腐蚀等隐患,需用磁粉探伤仪检测。若发现表面裂纹深度超过2mm,需先焊接修复并打磨平整;腐蚀面积超过滚筒表面积10%时,需评估滚筒强度,不合格则禁止翻新。这一步直接关系翻新后滚筒的使用寿命。
![]()
二、施工核心:关键环节控细节
1. 打磨粗糙度要达标
金属基体打磨后需形成均匀粗糙面,最佳粗糙度为Ra25μm。打磨时采用45°交叉打磨方式,避免单向打磨产生划痕;打磨范围需比胶板贴合范围大5cm,确保边缘粘接牢固。可用粗糙度仪现场检测,不达标的需重新打磨。
2. 清洁除污需“三重奏”
打磨后先用压缩空气吹净粉尘,再用丙酮或无水乙醇擦拭2次,去除油污和残留粉尘;最后用干净棉布擦干,自然晾干10-15分钟。若现场粉尘大,需搭建临时防尘棚,禁止在未清洁的表面涂胶——油污会使粘接强度下降60%以上。
3. 粘接剂配比搅拌要精准
冷硫化粘接剂(如KN373)需按主剂:固化剂=100:4的比例混合,用搅拌棒沿同一方向匀速搅拌3分钟,直至颜色均匀无沉淀。混合后的粘接剂需在2小时内用完,超时会固化失效;每次配胶量以30分钟内涂完为宜,避免浪费。
4. 涂胶和贴合有讲究
滚筒表面和胶板背面各涂两层胶:第一层薄涂打底,5分钟后涂第二层(厚度0.3mm),每层涂完晾干至手指背轻触不粘手。贴合时从滚筒一端对准位置,缓慢推进,同时用橡胶锤轻敲固定;立即用压实滚轮从中间向两侧滚压,重点压实边缘和搭接处,排出所有气泡——气泡是后期脱层的主要原因。
![]()
三、后期养护:固化阶段防失误
1. 固化环境严把控
常温(15-25℃)下需静置24小时完全固化,温度低于10℃时延长至48小时,可通过碘钨灯低温烘烤加速固化(距离1米以上)。固化期间禁止滚筒受力、沾水或阳光直射,现场需设置警示标识,避免误操作。
2. 固化后验收要到位
验收时重点检查三点:一是胶板无鼓包、脱层,敲击无空鼓声;二是边缘与滚筒贴合紧密,无翘边;三是胶板表面平整,纹路清晰。不合格的需及时返工,避免投入使用后出现故障。
旧滚筒冷硫化包胶翻新的关键,在于预处理彻底、施工细节把控和固化养护到位。遵循以上注意事项,翻新后的滚筒使用寿命可达3-5年,性价比远超换新。收藏本文,施工时对照操作更省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