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的文化叙事——白马包装旧厂改造中的地方性表达
在全球化浪潮中,e境空间通过“地方性重构”策略,让这座老厂房成为烟台工业文明的精神地标。改造不是简单的空间翻新,而是一场关于城市记忆的文化复兴。
![]()
一、工业遗产的符号转译:从机器到记忆载体
e境团队深入挖掘白马包装的历史层积:
时间轴设计:在厂区主通道设置“工业里程碑墙”,用不同材质表现发展阶段——1980年代的红砖象征创业期,1990年代的彩钢板记录扩张期,2000年代的玻璃幕墙代表转型期。
声音装置:收集老员工口述史,制作“机器交响乐”。游客扫码即可听到注塑机轰鸣、叉车行驶等环境音,配合气味装置释放聚丙烯颗粒的淡淡焦香。
![]()
光影剧场:利用原有烟囱改造为投影幕布,夜间上演“包装工业简史”光影秀。激光雕刻技术将历史影像投射在雾幕上,形成虚实交融的视觉奇观。
这种符号转译使项目获得“山东省工业遗产活化示范项目”称号,更让年轻游客通过多感官体验理解工业文明的价值。
![]()
二、社区共生的参与式设计:从工厂到城市客厅
e境采用“社区营造”方法,让改造过程成为市民参与的文化事件:
记忆征集计划:通过抖音、小红书发起“我家与白马包装的故事”活动,收集老照片、工作证等物件300余件,在厂区设置“市民记忆馆”。
共创工作坊:邀请周边居民参与垂直绿化的植物选择,最终确定以月季、紫藤为主的花卉组合,形成“四季有景”的社区花园。
![]()
技能传承计划:与烟台职业学院合作,在厂区设置“传统包装工艺课堂”,老技工现场演示手工糊盒、丝网印刷等技艺。
这种参与式设计使项目开业首月即接待社区居民1.2万人次,更形成“工业文化志愿者”团队,持续维护项目运营。据社会效益评估,项目使周边居民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意识提升47%,社区凝聚力显著增强。
![]()
当e境空间用设计之笔在老厂房上书写新篇章,白马包装旧厂改造已超越物理空间的更新,成为一场关于工业文明传承、城市文化复兴的深刻实践。这里不仅是游客的打卡地,更是市民的精神家园;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样板,更是城市更新的文化范式。关注e境,让我们共同见证工业空间的新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