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至29日,重庆市渝中区大坪小学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铜梁区的60名参培教师,在带队教师罗世梅的带领下,走进校园,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国培、市培项目递进培训”访学活动。本次活动围绕“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重构与教学研究”展开,通过课堂观摩、教学分享、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展现大坪小学在数学教学改革中的探索成果。
![]()
10月28日上午,访学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拉开序幕。参培教师首先在“果娃”讲解员引导下参观校园,感受大坪小学浓厚的育人氛围与办学特色。
![]()
![]()
![]()
随后,五年级6班的同学们在雷正老师的引领下,为参培教师们呈现了一节题为《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课。雷老师以“年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不知道豆豆的年龄,如何表示老师的年龄”等富有层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过程,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本质,发展符号意识与应用能力。
![]()
![]()
课程结束后,雷正老师以《聚焦新课标,重塑新课堂》为主题,结合新旧教材对比与教学实践,分享了如何通过“初读、精读、研读、联读”等方式解读新教材,推动新课标在课堂中落地生根。
28日下午,大坪小学教导处袁懿主任带来题为《小学数学学科实践路径探索》的专题讲座。她以六年级《圆柱和圆锥》单元为例,系统阐述了“单元自主学习实践”的四个关键环节:内容结构化设计、个性化学习规划、师生协作互学、学习成效检验与反思。
![]()
![]()
袁主任强调,这一路径旨在引导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实现真正的学习自主与能力提升。
10月29日上午,教学工作坊活动由陈武强老师主持,分为课堂观摩与互动研讨两个环节。
刘韵雯老师执教《单价、数量、总价》一课,从“10×4的数学故事”出发,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量关系,渗透函数思想与社会担当。
![]()
杨筱彤老师则带来《三位数乘两位数》,注重算理融合与迁移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算法。
![]()
课后,两位教师分别进行教学反思,渝中区小学数学教研员王邦林老师作专家点评。他指出,数学教学应回归本质,注重“数”与“式”的统一,强化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实现从“知识记忆”到“思维建构”的转变。
![]()
29日下午的活动围绕“度量原理的一致性”展开。
刘馨蔚、杨迪老师以《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元为例,分享了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路,强调通过“单位累加—单位转换—公式推导”贯通度量概念,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知识结构。
![]()
![]()
刘偌冰老师则从作业设计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精准任务设计巩固学生对度量本质的理解,促进知识迁移。
![]()
何毅副校长带来微讲座《做有研究的教学》,鼓励教师立足教学实践开展研究,将日常思考转化为课题,提升教学的专业性与有效性。
![]()
为期两天的访学活动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中落下帷幕。参培教师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既有课堂实战的观摩,也有理论高度的引领,更有教学研究的深度启发。
大坪小学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在“聚焦新课标,重塑新课堂”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