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9年,伴随着《大秦帝国之裂变》的上映,商鞅这个早已去世2000多年的人物,再次引发了争论。
很多人都说,电视剧里对商鞅的能力实在太过美化,
但有没有种可能?
![]()
其实无论是现在的历史教科书,又或者是电视剧,都极大地弱化了真实历史上的商鞅!
因为在真实历史上,商鞅不仅只会变法,而且是一位不亚于苏秦,张仪的外交大师,以及可与孙子、吴起并肩的军事统帅!
![]()
一、历史的评价
首先,有必要为商鞅正名,也为电视剧说句公道话。
电视剧中称赞商鞅,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
这句话的作者不是现在的编剧,而是西汉的宗室刘歆,
而且刘歆那可不是一般的宗室,他的父亲不仅是掌管西汉皇族事务的宗正,而他本人更是堪称当时的学术权威!
![]()
他所编制的《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
他首次将派丌计算到了小数点后四位数,且误差只有0.0131,
在儒家五经的研究水平上,他更是达到了四经博士的超级成就!
要知道,当时能通读一经为博士者,就已经可以开宗立派,甚至是创立百年世家了!
![]()
另外,负责整理皇室藏书的他,还修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
毫不夸张地说,在学术权威这一块,刘歆敢说第一,就没人敢说第二,
他的汉室宗室身份,也决定了他不会偏袒秦朝的功臣,
可即使如此,在观看了商鞅的生平后,他依旧忍不住称赞:
![]()
“商君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使民内急耕织之业以富国,外重战伐之赏以劝戎士。法令必行,内不私贵宠,外不偏疏远。是以令行而禁止,法出而奸息。”
事实上,哪怕是对商鞅颇为不屑的司马迁,也只能抨击商鞅,为人刻薄寡恩,当官靠旁门左道(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却无法否认商鞅的功绩,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
![]()
当然了,这倒不是说商家就是完美的,
毕竟,他的变法思想终究还是为封建君主服务,
可这好像也不算什么缺点,因为儒家的孔孟不也是为封建君王服务的吗?
难不成你还真以为孔孟是为老百姓发声的?
而且,如果要评出春秋战国,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是有争论的。
![]()
即使是孔子,也未必就能强过老子、荀子、墨子。
可论实干,商鞅说第二应该就没人敢说第一了。
因为他帮助秦国实现了存国、强国以及统一这三大历史目标!
且他所推行的郡县制、军功授爵制、统一度量衡等政策,对中华的历史也影响极为深远,甚至影响至今!
![]()
至于将秦朝灭亡的锅甩在商鞅头上,那就只能说一句,有点过于不要脸了。
因为在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中,任用商鞅变法的秦孝公就是第一世,
而商鞅去世时,距秦始皇统一更是已经过去了上百年!
怎么?
![]()
冬天穿棉袄御寒,却在夏天还穿着棉袄把自己捂死,然后就怪棉袄吗?
商鞅自己都说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国家的法令制度也要跟随着时代的变化。
人家可没有像儒家那样,动不动就要你效法三皇五帝,事事都是模仿古人,严格遵循古礼,
![]()
况且,秦始皇的统一是史无前例的历史新局面,又兼有七国纷争了数百年的历史遗留问题。
玩砸了,其实是很正常的。
所以对商鞅实在没必要妖魔化。
相反,如果你真的看过历史中的商鞅,那你一定会感慨,没有商鞅,秦国真得散啊!
![]()
二、兵如孙吴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不少名将,其中,比较著名的两位分别是被称为兵圣的孙子,以及被称为亚圣的吴起。
其中孙子走的是智谋流,主打一个兵者诡道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而吴起走的是强军流,变法强国,练兵武卒,主打一力破十慧。
商鞅则做到了兼而有之!
![]()
去秦国之前的商鞅,曾在魏国丞相公孙痤府上任中庶子,也就是秘书,从而得以接触到了魏国的各项制度,其中就包括了军制。
当商鞅来到秦国后,也着手对秦国的军制进行了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创新,
第一是军功授爵,在战场上,战敌守候士兵不仅能够得到物质上的奖励,而且还能够得到爵位!从而实现阶级跨越!
![]()
在当时的中国,只有有爵位的人才是贵族,才能当官,而没有爵位,哪怕有再多的钱,也只能算是庶民!
第二是盈亏算法,
即,计算士兵斩首军功时,不是按个人数值,而是按集体盈亏算。
打个比方,一个百人队在战场上杀敌30人,自己战损20人,在计算军功时,就只能按杀敌十人论处,
![]()
甚至,如果自已死的人还没有杀的敌人多,还要集体受到惩罚!
这一条,有效保证了秦军不会出现打黑枪,也很好地防止了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恶习。
大家不会真以为见死不救这事,只有国军才会干吧!
第三是普及教育,对,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说错,被儒家骂为不施教化的商鞅,其实很注重教育的普及,
![]()
正是在商鞅的努力下,秦国实现了官学兴盛,只不过当时的秦人在学堂上学的不是儒家的诗书礼乐,而是秦律秦法,
这一点从边境客栈老板,以商鞅没有带照身为由,禁止其入内,
以及1975年出土的“黑夫木牍”中,都能够得到验证。
![]()
哪怕是边境的老板,也是熟知秦法的,
而在前线还要向家里要钱的普通士兵黑夫,也是能写出500多字的长文的,
优越的激励机制,公平的赏罚制度,超越时代的法律普及程度,也难怪《荀子·议兵》中言: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
而除了超越吴起的制度建设外,商鞅也绝对称得上是兵家大师!
虽然在《史记》中,只记商鞅指挥的一场战役,而且还是以颇为不光彩的诈骗,可在真实的历史上,光对魏国,商鞅就至少亲自领兵打了六回!
且五胜一败,
至于战绩嘛?
![]()
在马陵之战,也就是魏国丧失霸权之前,商鞅就曾于公元前352年带兵跨过黄河,在魏国将都城迁至大梁仅十年后,拿下了魏国的旧都安邑!
如果不是魏惠王紧急联合齐国,韩国一同发兵,弄不好当时的商鞅就直接拿下汾水流域了!
![]()
同样,也正是因为魏齐韩三国联手,商鞅这才有了发生于公元前351年的唯一败绩,但也不算败得太惨,
因为秦国只是丧失了此前攻占的魏国领土,联军也在商鞅的抵抗下,未能攻入秦国旧境,
要知道,当时的魏国还是当之无愧的战国霸主,而齐国也是蒸蒸日上,甚至就连韩国也正因申不害变法而号称劲韩!
![]()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0年,论国力的话,当时秦国连韩国都不如!
没办法,之前的秦国家底实在太差,已经快掉落战国七雄的队伍了。
因此,商鞅能把仗打到这地步,已经是相当了不得了,孙武来了,也未必能做到更好。
更难得的是,在战场上失利的商鞅,却很快在外交战场上获得了胜利,并彻底摧毁了魏国的霸权。
![]()
三、捧杀魏国
眼见以秦国一国之力,无法在战场上对抗三大强国后,商鞅立刻决定去魏国当说客,
可能有人会好奇,商鞅刚刚把人家老家给偷了,现在去求饶,人家能接受吗?
对此,商鞅表示,我会给魏惠王一个无法拒绝的条件,称臣!
对,没错,在分析了当时的国际情况以及秦国的自身条件后,商鞅决定,对魏称臣!
![]()
在商鞅的建议下,公元前350年,秦孝公以臣子之礼拜见为惠王!
此后数年间,秦国仿佛真的就像魏国的藩属一般,还跟着魏惠王朝见周天子。
当然了,商鞅整一出,不是真的要臣服于魏国,而是打算捧杀!
彼时的魏国虽然是公认的第一强国,但肯朝见魏惠王的也只有宋国、卫国、鲁国这些小国,
![]()
至于其他六大战国,也就韩、赵捏着鼻子认他当了大哥而已!
现在好了,秦国带头称臣了,并且商鞅还极力劝说魏惠王,应该王袍加身,成为新的天子,讨伐那些不臣服于你的大国,
将志大才疏的魏惠王哄得心花怒放,野心也是越发膨胀,想要更进一步,让其他国家也如秦国一般臣服,
![]()
而除了在魏国添油外,商鞅也没忘记给其他国家点火,并最终促成了韩魏之战,齐魏之战,导致了魏国霸权衰落!
当然了,商鞅也没有忘记趁火打劫,在马陵之战后,又先后数次攻伐魏国,且都取得大胜!
除此之外,商鞅还成功使得本是同盟关系的魏楚两国交恶,这也极大地缓解了秦国的南方压力。
![]()
假如不是秦孝公英年早逝之后,商鞅也受到守旧派的攻击,不得不离开秦国并惨遭杀害,
那么,封于商於的商鞅,也许会在张仪之前就对楚国动手了。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
结语:
其实,对于历史人物,往往很难用好或坏,这样的词汇来形容。
因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各自的立场不同,所以所谓的好和坏的标准也自然难以衡量。
对此,不知大家又有何看法呢?
![]()
文章信息来源:
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商鞅
![]()
澎湃新闻:战国新论商鞅的军事外交:统军伐魏、游说魏王 - 私家历史 -
![]()
搜狗百科:商鞅
![]()
学习强国:商鞅
![]()
凤凰网:重读商鞅 - 历史频道 - 凤凰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