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那个特殊的十年(1966—1976), 宏观研究的学术著作不少,但以个人曲折经历和遭受的苦难,来反映那个时代的种种荒诞和离奇的作品,少而珍贵,历久弥香。 市面上能公开见到的只有寥寥几本,如《彭德怀自述》,如《牛棚杂忆》,如《干校六记》,再加上今天向大家重点推荐的《沧桑十年》。
在历史中见思想,在时代中见尘埃,在细节中见人性,正是这些作品的价值所在。随着那个时代的亲历者越来越少,这样的真实记录必然越来越少,唯其如此,愈显稀缺。
《沧桑十年》真实记录了作者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亲身经历与深刻思考。书中对那段岁月的描写之深入、细节之丰富远超想象,更因其直抒胸臆的笔触而打动人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本书是作者马识途先生晚年的心血之作,“写了近十年,柜底压了六年,又经过两年多出版中的周折”,“经历了十几年的沧桑后,终于面试了“。
![]()
正因如此,这部作品始终未能得到广泛传播,知者甚少。首版于1999年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断版近二十年后,才有了再版;又经历了七年后,才有了第三次印刷。
![]()
![]()
马识途先生——正是姜文经典电影《让子弹飞》的原著作者,这位文坛巨匠享年110岁,去年3月才仙逝。年轻时他是西南联大中文系的学生,受教于“对着枪口也要拍案而起”的闻一多先生,还有“宁愿饿死也不吃救济粮”的朱自清先生,他的情操之纯洁,人格之高尚,可想而知。老先生在垂暮之年历经十载写成的心血之作,“不是乞求读者的同情和怜悯,也不是想激起仇恨和报复”,“只是希望从这些鲜为人知的事实中,引发善良的人们进行冷静的思考,从这里得出必要的结论,引为将来的鉴诫”。
![]()
![]()
季羡林先生亲自为这本书写了序言,称这本书“实如空谷足音”,“它带去的不是仇恨和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善和恶,美和丑,照见绝望和希望。”
![]()
![]()
下面贴出这本书的目录和部分内页,供你参阅。
![]()
![]()
![]()
![]()
![]()
![]()
![]()
![]()
这样的纪实作品往往难以长久留存于世,有幸看到这本书的读友,建议尽早购买收藏一册,时间越久越珍贵。
![]()
加主编微信TZBB668,备注进群,可进大观粉丝群(本群为邀请制,谢绝空降)
![]()
![]()
注:除本平台声明的原创外,其它内容源于网络或它方投稿,旨在供读者多种文化视角的探讨与解读,并不代表“新大观”的观点和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将第一时间处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