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近日报道说,中美经贸团队在吉隆坡谈了两天,居然掏出了“超预期成果”!
要知道,就在一个多月前,中美经贸关系还跟坐过山车似的:美方又是扩实体清单,又是把中企关联公司全塞进管制圈,9月底那波50%以上持股企业连带受限的操作,直接把双边贸易的水搅得更浑。当时好多人心里直打鼓:“这波是要往脱钩断链的路上狂奔吗?”
结果转头,10月底的吉隆坡会谈,直接给了个大反转。
两天闭门会,谈出哪些“真金白银”?
先给不太懂经贸术语的朋友划重点——这次谈的,全是卡脖子的问题。
第一,100%关税说撤就撤。 美方之前对华加征的部分商品关税,直接取消!这可不是小数目。举个例子,咱们的机电产品、部分消费品出口美国,之前被叠加了100%的额外关税,成本直接飙高,订单都得往东南亚转。现在这关税一撤,企业利润能回来不少,工人订单也能稳住。
第二,芬太尼关税松绑。 去年美方以“毒品问题”为由,给中国输美产品加了芬太尼相关关税,搞得不少企业莫名其妙躺枪。这次明确把这事儿拉回谈判桌,还承诺调整,等于给相关行业松了绑——毕竟谁也不想平白无故多交一笔“莫须有”的税。
第三,301调查“踩刹车”。 美国对华301调查搞了好几年,又是查知识产权又是列清单,这次会谈释放了“政策回转空间”。翻译成人话就是:美方可能不再变本加厉挥舞301大棒,甚至可能收缩部分调查范围。
![]()
第四,港口费用、稀土出口都有说法。 双方商量着减船舶税费,咱们的稀土出口在民用领域也灵活了——只要满足条件,暂缓执行管制。要知道,稀土是新能源、芯片的关键材料,这一步既守住了安全底线,又给全球产业链留了缓冲。
最给力的,是给了90天缓冲期+大豆回归。 24%的对等关税延期三个月,给大家时间细化协议;而中国恢复进口美国大豆,直接利好两国农业——美国豆农能多卖货,咱们的饲料、食用油成本也能稳住。
![]()
为啥说这是“超预期”?看看之前的“冰点”就知道
要知道,中美经贸摩擦这五年,从科技战到关税战,从“小院高墙”到“全政府打压”,双方信任值早就跌到谷底。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将会彻底脱钩,给全球贸易造成严重冲击。因此,中美这次能在实体清单、出口管制这些“硬骨头”上松动,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这也说明:
一是双方都扛不住“互相伤害”了。 美国农民因为中国减少进口大豆,损失了几十亿美元,他们一定会把这笔账记到特朗普和共和党身上;咱们的出口企业也被关税压得利润薄如纸,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此时谁都明白,脱钩不可能“单赢”,而是“双输”。
二是高层在“递台阶”。 何立峰和贝森特、格里尔直接面对面谈两天,王毅外长随后就和美国务卿鲁比奥通电话,双方都在释放“愿意谈”的信号。鲁比奥那句“美中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不是客套——毕竟全球经济都绑在中美这艘大船上。
这波成果,到底意味着什么?
有人说:“不就是谈了点关税减免?至于吹上天?”还真至于。
往小了说,这是给两国企业和老百姓“发红包”——出口企业订单稳了,消费者买进口商品可能更便宜;往大了说,这是给中美关系“踩刹车”。之前外界担心“脱钩断链”引发全球经济震荡,现在看,双方至少在经贸领域找到了“不撞墙”的办法。
更深远的,是传递了一个信号:对抗不是出路,对话才有转机。 美方过去总想着用“脱钩”逼咱们让步,结果发现损人不利己;咱们则用“谈”代替“吵”,用务实合作化解分歧。
当然,成果要落地,还得看后续——90天缓冲期内能不能谈妥细节?实体清单会不会继续松动?但至少现在,我们看到了美方“解决问题”的诚意,而不是“制造问题”的套路。
最后想说,中美经贸这盘棋,下到今天不容易。从马德里到吉隆坡,从紧张到缓和,双方在磕磕绊绊里找共识,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大国智慧”?
![]()
美国必须要习惯中国的崛起,习惯中国已经是一个有能力同美国平起平坐的大国。中美两个大国的关系,已经不是非黑即白的“对抗”或“依附”,而是在摩擦中找平衡,在竞争中谋合作。我命由我不由天,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美国一超独霸的时代,已经彻底翻篇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