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南馆四楼今天人挤人,排队进馆的队伍绕了好几圈。
![]()
展厅里有站着的、蹲着的、拍照的,咔嚓声一直不断,讲解员在玻璃柜旁一遍遍把同样的话说给不同的人听。展览叫“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在2025年10月28日开幕,这几天成了城里最热的文化去处之一。人多得像赶场,门口安保不停指挥,工作人员要控制入场人数,参观时间也被限定着,目的是既让更多人看见,也尽量保护这些老东西不被折腾坏。
走近展柜,能看清木牍和竹简上的字,墨痕、刻痕、还有缝合用的小孔都还在。不同年龄层的人都来了:有专门来“打卡”的年轻人,拿着手机找角度;有带孩子的父母,孩子拿着馆里发的小册子学认字;退休老人手里攥着导览单,慢慢对着展品比对;学生们一边照相一边记笔记。有人盯着某一片简牍半天,像在找什么细节;有人低声跟朋友讨论,讨论方式像是在读一本古老的教科书。讲解员会提醒别用闪光灯、别贴近玻璃,但规则很难完全约束人群,很多人还是对着展品连拍好几张。
![]()
展品时间跨度大,从战国穿到三国,最终到汉代。馆里把东西按年代铺开: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简、战国楚简、睡虎地的秦简、里耶秦简、敦煌悬泉出土的汉简,还有三国的吴简、晋简。策展的人把这些按时间顺序倒着摆:入口放吴晋,往里逐步回溯到秦楚,再到更早的曾侯乙墓材料,走进去像往回翻历史册。比较吸引人的几件有里耶秦简里的《九九表》和睡虎地秦简里《封诊式》里被标注的“穴盗”段。这两件都放在显眼位置,旁边有放大图和现代汉字对照,省得普通观众看着一堆刻字发愣。
细看这些简牍,你会发现材质和保存状态差很多。里耶的木牍切面挺规矩,字迹黑得均匀;睡虎地的竹简能看到竹节和天然纹理,字写得细而密;敦煌悬泉出土的汉简因为长年在干燥的沙土里,保存方式跟墓葬里头的不一样,笔意也透着汉代的风格。展柜里的说明写了每件器物的大致出土地和发现时间,但没有把所有学术争议都摊开来晾着,主要让普通观众能看懂文字的外观和段落走向。有人看到《九九表》会心一笑,觉得古人的教学也挺接地气;也有人盯着“穴盗”这个词琢磨,觉得像侦探小说的章节标题。
![]()
有些展品是从墓里直接挖出来的,像曾侯乙墓这些随葬文书;有些是河滩或沙漠的干层里被风沙覆盖而保存下来,比如敦煌的悬泉遗址。出土后并不是一拿出来就能上展柜,得经过一套专业流程:先清理表面泥土,再做拼接、上保护剂,必要时用透气材料包裹。修复工作特别耗时间,修复人员说竹简黏合时得一格一格对齐,用放大镜看,每格错位可能就把一句话的意思变了。为了确保运输和展出安全,博物馆提前几个月就做了测光和包装运输试验,这种幕后工作大多不为观众所见,但决定了展品能否安全到场。
这次展览不是一个馆的独角戏,而是多家单位合作的结果。不同出土地、不同单位的文物要集中到一处,需要走签借手续、买保险、统一运输和保管标准。策展团队花了很多时间比对文献,把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字并排摆放,让人看出用词、法令、医术术语或书写格式的差异。展览期间还安排了几场专家讲座和公开导览,讲座内容比柜子上的标签更深入,现场有人会问字词释义,专家往往能就某个字展开讲很长时间。
![]()
来参观的人出发点不一样。有的是带着学术目的来的,带着放大镜或拍照设备;有的是纯粹想看看古物的;也有父母带着孩子来当一次“不太正式的历史课”。看到一个小孩拿着馆里发的册子对着竹简学念,旁边的学者就笑着指点几句;又看到研究生拿着笔记本对着展柜拍特写,像是在做田野工作。拍照在现场挺普遍,馆方在入口处特别提示可以拍但不能用闪光灯,出于对文物的尊重。
媒体也帮了忙。湖北日报客户端有现场图集和文字报道,配了几张特写和简单导览信息,没去现场的人能通过这些图文了解展况。社交平台上出现不少短视频,这些短片带动了更多人来现场打卡。受欢迎程度让博物馆临时延长了开放时段,还增加了导览的场次,方便不同时间段来的观众都能听到讲解。
![]()
展厅里灯光调得不亮,玻璃后头的文字会反出一点光斑,参观者的脚步声、讲解员的提醒和相机的咔嚓声混在一起。有人在出口处拿着展览图录,书页还在翻;有人走到门口前停下,回头再看一眼展柜里的竹简才离开。一个年纪大的观众站在睡虎地展柜前扶着展杆看了好一阵,低声对旁人说:“文字跟我们现在的字很不一样,读着像听老一辈讲故事。”这句话在嘈杂里显得很安静,像是把展览带回了生活的某个角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