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鬓为何先斑白?衰老的“白发信号”藏在毛囊里
人到中年,不少人会发现一个共性现象:头顶、后脑勺的头发还乌黑发亮,两鬓却率先冒出白发,渐渐形成“两鬓斑白”的典型衰老模样。这并非随机发生,而是毛囊生理特性、激素变化与外界刺激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核心原因在于两鬓毛囊对“衰老压力”更敏感。头发的黑色来自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其活性会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当黑色素合成不足时,新长出的头发就是白色。而人体不同区域的毛囊,对衰老相关的激素变化、自由基损伤耐受度不同——两鬓的毛囊恰好是“敏感型”。随着年龄增长,体内皮质醇等压力激素水平上升,会优先破坏两鬓黑色素细胞的活性;同时,两鬓长期暴露在面部表情肌的牵拉下,血液循环相对头顶更易受影响,毛囊营养供应不足,进一步加速黑色素细胞衰退。
此外,遗传与生活习惯的影响更集中于两鬓。“少年白”多从两鬓开始,正是遗传基因的定向作用;而长期熬夜、精神焦虑、营养不均衡等因素,也会首先冲击两鬓毛囊的黑色素生成机制。相比之下,头顶和后脑勺的毛囊位置更隐蔽,血液循环更稳定,对激素波动和外界刺激的抵抗力更强,因此能更长时间保持黑色素合成能力,头发也就更晚变白。
简单说,两鬓是毛囊中的“弱势群体”,在衰老、压力、遗传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率先出现黑色素细胞“罢工”,这才让两鬓斑白成为人体衰老最直观的“早期信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