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多数野菜在冬天沉睡,却有一种“带刺”的植物还在抽嫩芽。它浑身是刺,却是冬春两季的“山中美味”。这,就是——刺五加芽。
![]()
一、满身是刺,却是宝
刺五加,名字听着就霸气。它是五加科五加属的多年生灌木,高度只有1~6米,但——
从根到梢,全身带刺!
那刺又密又硬,哪怕风一吹都闪着光。农村人都知道,要是被它扎一下,可真是“钻心疼”。
因此在民间,刺五加还有很多有趣的名字:刺拐棒、坎拐棒、一百针、老虎潦……这些称呼既形象又带点调皮。
二、全身是宝,根可药,芽可食
人怕刺,但不怕“宝”。
刺五加的根皮能入药,入药名叫“刺五加皮”,功效有补中益精、祛风除湿、强筋健骨。
古人还说:
“宁得五加一把,不用金玉满车。”
但最珍贵的,其实是它的——嫩芽。
这嫩芽,就是“刺五加芽”,每年春冬两季抽出,可作为顶级山野菜上桌
三、从“穷人菜”到“顶级野菜”
过去的山里人把它当“救荒菜”,城里人看都不看一眼。
可如今,刺五加芽摇身一变,成了城市餐桌上的“养生绿金”。
因为它——
- 生长在深山老林,无农药;
- 口感独特,清香带微苦;
- 营养丰富,富含多糖、氨基酸与微量元素。
一斤能卖到20元,网上的速冻装也要 10~15元。
有懂行的朋友形容:
“刺五加芽的清香,是森林的味道。”
四、吃法多样:凉拌、清炒、包饺子
刚摘下的嫩芽,用开水一焯,去掉微苦,再用蒜末、酱油、香油一拌——清香扑鼻、回味悠长。
还可以清炒、炒鸡蛋、做馅、煲汤。有的东北人家还专门包“刺五加饺子”,香气比香椿还浓郁。
不过要注意,嫩芽最好在刚冒头时采,老了会发木、发苦。
五、分布稀少,价格高
刺五加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山区,多生于海拔1000~2000米的林地、灌丛中。
因为环境要求高、采摘难、产量低,所以刺五加芽一直供不应求。
近年来,吉林、辽宁、云南开始小规模人工种植,但仍难满足市场。
野生的更受追捧,不少人愿意驱车上山去找。
六、冬天的“绿色希望”
在北方漫长的冬天里,能吃到新鲜绿野菜的不多,而刺五加芽却能顶着风雪冒头。
它不仅是农人冬日的惊喜,更是自然生命力的象征。
“带刺”的外表下,藏着坚韧与温柔。
七、结语:懂得采,也要懂得护
刺五加芽虽好吃,但别一味追求“多采多卖”。一棵刺五加长得慢,根一旦挖断就难再生。
自然的馈赠不易,懂得采,更要懂得护。
朋友们,你吃过刺五加芽吗?喜欢它的“微苦清香”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小知识卡
![]()
———⚖️———
⚖️ 特别声明
本文为农村植物与食用科普内容,旨在传播自然知识与生态保护理念,不构成医疗或食疗建议。采食前请辨认清楚,并遵循当地法规。
互动区
你在家乡见过刺五加吗?
吃过刺五加芽的朋友觉得它什么味?
欢迎留言、晒图,让更多人认识这味“带刺的山中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