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李长需
安全不是因噎废食的理由。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汕头市潮南区某学校发布通知,明确要求全体中小学生“一律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民俗活动”,包括英歌队、腰鼓队、挑花篮等游神、游行表演,且严禁学生以表演者或随行人员身份出现在民俗活动游行队伍中。
10月27日,潮南区教育局回应,近期陈店镇有成人组织参与的民俗活动。因参与人数较多,为保障学生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学校向家长发出“上课期间不建议学生参与相关活动”的告知信。但因信中表述不够严谨,导致家长对“禁止范围”产生误解。
![]()
误解不误解,一禁了之大概是事实。原因说是保障学生安全,但其实更是怕出事。民俗活动真就是洪水猛兽吗?潮南区的剪纸进校园搞得风生水起,说明传统文化进课堂完全可行。偏偏到了游神表演这儿,就变成“危险分子”了?
究其原因,恐怕学校还是没有分清主次。确实,有些民俗活动人多车多,存在安全隐患。但存在安全隐患并不意味着要直接一禁了之,而应该像交警疏导交通那样,提前规划好路线、安排好时间,或通过错峰参与、教师带队等方式解决。现在倒好,一句“不建议参与”就完事,这哪是负责任,分明是怕担责。这就像家长带孩子过马路,总不能因为怕出事儿,就让孩子永远别出门吧?
![]()
更让人心疼的是,这禁令把文化传承的路给堵死了。英歌队、腰鼓队这些民俗,并不是什么封建迷信活动,而是活生生的传统文化活动。孩子们在表演里学到的,不仅是动作套路,更是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家乡的认同感。但现在倒好,学校把文化传承的大门给关上了,也让孩子们失去了亲密接触乡土人情的机会。这再怎么说,都不是什么好事儿。
其实这事儿的根源,还是学校没把“安全”和“文化传承”摆对位置。安全与文化传承不是天然的敌人。安全固然重要,但文化传承同样不容忽视。就像吃饭,光吃米饭不配菜,营养能均衡吗?学校完全可以像潮南区教育局那样,把民俗活动纳入教学计划,比如每周固定时间开展英歌队训练,或者组织腰鼓队表演。这样既保证了安全,又传承了文化。而对于社会组织的民俗活动,也不妨持开放的态度,在做好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让孩子们多参与多感受。
传统文化不是“禁果”,而是滋润孩子成长的甘泉。学校管理者不要做“懒汉”,而应该像园丁那样,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可以滋润成长的养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