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以前总担心治污技术不到位,没想到执法人员直接上门指导,帮我们打通了沼肥还田的种养循环路,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省下了肥料钱。”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闽农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水波看着自家田里长势喜人的作物,对上门回访的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连连称赞。这暖心一幕,正是百色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以下称百色生态环境执法支队)以畜禽养殖专项整治为契机,打造“服务型执法铁军”的生动缩影。
自今年7月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启动以来,百色市创新性组建6个包联督导组,将执法练兵的“战场”搬到基层一线,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工作,让执法队伍在实战中提升能力,在服务中践行使命。
在右江区广西农垦百润发展有限公司华屯猪场,督导组曾发现其粪污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偏低,不仅存在污染隐患,还造成资源浪费。执法人员没有简单下达整改通知,而是蹲点养殖场3天,详细了解养殖规模、粪污产生量、现有设施短板后,现场绘制“粪污资源化利用流程图”,推荐适合当地的沼液输送管网建设方案,并对接农业技术专家提供后续指导。如今,该养殖场已实现“养殖粪污—沼气回收—沼肥还田”的循环模式,每月减少治污成本近两万元,还带动周边2000亩芒果果园实现绿色种植。芒果果园直接施用经过腐熟的沼肥,不仅减少了化肥的用量,而且果地变得更加肥沃,结出的芒果更是又大又甜。今年果园的芒果更是实现大丰收,亩产芒果1000千克,销售收入达到500多万元,真正实现“治污”向“创效”的转变。
这样的精准服务并非个例。专项行动中,督导组既当“环保卫士”,严查污染治理设施运行不规范等问题;又做“技术管家”,累计为230余家养殖场(户)提供“点对点”指导,发放《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手册》500余册,帮助解决粪污消纳、清洁生产等实际难题280余个。同时,针对部分养殖户对环保政策理解偏差的情况,执法人员通过“面对面”解读,纠正错误认知,引导其主动投入环保改造,有效避免因政策误解导致的重复治理成本,让“被动整改”变为“主动提升”。
“一线服务不仅是解决问题,更是锤炼队伍的‘试金石’。”百色生态环境执法支队负责人马才勇表示,通过深入基层,执法人员不仅提升了现场检查、问题识别、技术指导的综合能力,更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截至10月20日,专项行动累计排查养殖场(户)48743家,新发现问题218个,完成整改187个,整改完成率达85.8%。
如今,行走在百色的乡村田野,越来越多的养殖场(户)用上了清洁养殖技术,曾经的“污染点”变成了“增收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