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丽吉王太后逝世后,泰国整个国家都浸在肃穆的氛围里。
街头的旗帜半垂着,黑白制服成了公务员的标配,不管是曼谷的大皇宫前,还是清迈的街头巷尾,都能看到民众自发前往哀悼区,给王太后遗像献花、鞠躬,安静地站一会儿就离开。
这种全民自发的缅怀,没有强制要求,却透着最真切的敬意,看着还挺让人触动的。
![]()
大家自发哀悼的背后,是泰国政府有条不紊的国葬筹备工作。
国葬筹备:八大委员会扛重任,信息透明不跑偏
本来以为八大委员会分工明确,会不会出现衔接不畅的问题,但后来发现中央协调中心起了大作用。
这八个委员会各管一摊,礼仪筹备负责仪式流程,安全保卫盯着现场秩序,国际接待对接外国使节,还有后勤、媒体传播这些事儿,都有人专门打理。
![]()
总理阿努廷特意强调,国葬的每一个环节都得拿出最高荣誉和敬意,这份重视也能看出王太后在泰国的分量。
更让人觉得靠谱的是官方对信息的把控,之前网上有不少关于哀悼期的误传,尤帕女士赶紧出来澄清,让大家以政府公共关系厅和国家电视台的消息为准。
这些重大事件里,谣言最容易搅乱人心,官方及时发声,既稳住了民众情绪,也让筹备工作能顺利推进。
泰国之前办过拉玛九世普密蓬国王的国葬,有过类似经验,这次的筹备机制看着更成熟,各部门配合也更默契。
![]()
国葬筹备在稳步推进,各地的传统节庆也跟着换了模样。
毕竟悲痛的氛围里,太热闹的娱乐活动确实不合时宜。
节庆换貌:少了热闹,多了深情
素可泰的水灯节本来是热热闹闹的,今年10月27日到11月5日还是照常办,但所有娱乐、选美和商业演出全被叫停了。
取而代之的是宗教仪式、文化游行,还有烛光追思典礼。
![]()
每天晚上9点21分,大家都会一起点亮烛火,这个时间正是王太后辞世的时刻,想想那个场景,安静又庄重,比单纯的庆祝更有意义。
曼谷的金山庙会也一样,10月29日到11月7日如期举行,却没了以往的娱乐表演,改成了诵经祈福和集体功德仪式。
金山寺本身就是宗教圣地,这样的调整既保留了庙会的核心意义,又能让信众为王太后祈福超度,算是兼顾了传统和缅怀。
![]()
还有烟花节,泰国旅游局把原定于11月到12月的“湄南河之光”烟花节延期了,部分活动还要重新设计,主打“静谧与光明”的主题。
芭堤雅的国际烟花节没延期,11月28日到29日照常举行,但表演前会有一分钟的默哀。
如此看来,这些调整不是取消节庆,而是换种方式纪念,既不辜负传统,又表达了哀思,这种平衡做得还真不错。
其实这些调整背后,是泰国人对诗丽吉王太后的深厚感情。
![]()
她不只是王室成员,还是民族文化和慈善事业的象征。
这些年她创办过残疾人福利机构,还扶持传统手工艺、推广泰式服饰,做了不少实事。
泰国人怀念她,不只是因为她的王室身份,更是因为她为这个国家付出的努力。
从学校里学生的默哀,到企业停工致敬,再到寺庙里的诵经祈福,泰国的哀悼不是表面功夫,而是发自内心的不舍。
![]()
国葬是对王太后的最高礼遇,节庆调整是全民的心意表达,这些举动凑在一起,就是一个国家对传奇人物的告别。
毫无疑问,诗丽吉王太后的离去是泰国集体记忆的一次告别,但她留下的遗产会一直影响着这个国家。
慈善项目会继续运转,传统手工艺会继续传承,她的精神也会被大家记在心里。
这场肃穆的纪念,不只是对过往的追忆,更是对文化根脉的传承,也让外界看到了泰国人重情重义的一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