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察楼盘
沈阳幸福教育整体水平迈入全国前列
10月29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砥砺奋进的‘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市教育局副局长崔巍出席发布会并介绍有关情况。
“十四五”时期,是沈阳打造幸福教育民生工程实现突破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锚定教育强市建设目标,以“安全、健康、乐学、成长”的幸福教育为主线,以构建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标准提升育人质量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探索,深化改革,奋力推动沈阳教育实现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整体水平迈入全国前列。
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提升10个百分点
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学生“三个健康”行动方案并全面实施,多措并举提升未成年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全面落实阳光体育两小时,创建国家级体育特色校317所,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近三年提升10个百分点,6所中小学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数量位列副省级城市首位。实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筛查、干预和跟踪服务制度,在全省率先开展“成长日记”活动,获批省学生心理健康改革试验区。建成市级美育、劳育实践基地50个,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育人模式。建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基地114个、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基地159个,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创新教师招聘方式,近三年招聘中小学教师1.4万余名,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专任教师比、师生比均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培养教育领军人才,获评全国模范教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2人、“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7人、省领航校长26人,建成名优校长工作坊50个、名优教师工作室100个,评选市级师德标兵40名,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敬师尚学的良好氛围。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57所
作为全国“双减”试点改革城市之一,在全省率先建立校外培训机构信用管理制度、规范办学选树机制,实现全流程监管。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名师在线”公益课堂,累计免费服务师生205万人次。获批东北地区首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实施改革项目309个,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典型改革经验110余项。
“十四五”期间,沈阳市投入资金55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57所,新增公办学位6.2万个;投入资金1.9亿元,新建改扩建和装修改造幼儿园132所;投入资金9.5亿元,改善141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和35所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实施校舍安全长效机制项目380个,新建和翻新足球场138个、篮球场175个、排球场51个。
今年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六大专项行动,推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治理“校园餐”安全管理、教辅材料征订、拒收红包等16个重点举措,全面提升教育社会形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率先在省内实现起始年级线上普查报名全覆盖,发放助学资金1.18亿元,不让一名孩子因贫困失学。(来源:沈阳日报)
去年沈阳规上工业研发经费达122.6亿
记者从沈阳市统计局获悉,国家统计局最新反馈数据显示,2024年沈阳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260.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全市R&D经费投入强度为2.88%,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和增速均为“十四五”以来最高水平。
全社会研发经费
连续两年增速超过10%
“十四五”以来,全市R&D经费投入总量保持稳步增长态势,由2021年的215.5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260.0亿元,为“十四五”以来新高,年均增长7.1%。
从增速看,2024年全市R&D经费增速分别高于全国(8.9%)2.3个百分点、全省(8.0%)3.2个百分点。全市R&D经费连续两年增速超10%(2023年为14.2%)。
从R&D经费投入强度看,2024年全市R&D经费投入强度为2.88%,为近三年来最高水平(2022年、2023年分别为2.66%和2.71%),高于全国(2.69%)0.1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24%)0.64个百分点。
企业研发主导作用强
从R&D经费来源看,企业资金占比55.7%,政府资金占比42.4%,其他资金占比1.8%,企业资金起主导作用。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122.6亿元,占比47.2%,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增长19.6%,增速比上年高出1.5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研发经费总量和增速均为“十四五”以来新高。
从R&D活动主体看,2024年,全市723个有R&D活动的单位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485户,占比67.1%,比上年高出1.3个百分点,是研发活动的主力军。
试验发展活动为主要支撑
从R&D活动类型看,试验发展占比超过四分之三,为支撑全市科技活动的主要形态。2024年,沈阳市基础研究经费19.3亿元,比上年增长4.3%;应用研究经费42.8亿元,比上年增长8.1%;试验发展经费197.8亿元,增长12.5%。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7.4%、16.5%和76.1%。试验发展活动是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其核心作用体现在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来源:沈阳日报)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开工
10月29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开工仪式,在沈阳市皇姑区首府新区鸭绿江北街北陵农场地块隆重举行。该项目作为国家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将为辽宁建设中医药强省、推进健康辽宁建设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该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推动实施,是辽宁省“大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核心任务之一。项目一期总投资7.8亿元,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地上十一层、地下二层,设置床位700张,将采用“一主多辅,功能协同”的现代化布局,打造“医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综合型中医药服务载体。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辽宁中医药诊疗服务能力与科研创新水平,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来源:沈阳晚报)
辽宁实现高质量“县县通高速”
10月29日,随着一声“通车”令下,台黑高速公路正式开通运行。至此,我省实现高质量“县县通高速”目标,即高速出入口通到县城城区附近,80%县(区)实现通双高速。
台黑高速公路起于台安县,路线全长33.9公里,其中台安县境内13.8公里,黑山县境内20.1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
从开工到通车,台黑高速公路项目仅用时22个月,跑出了辽宁高速公路建设的新速度。其中,离不开各参建单位昼夜鏖战。“项目建设过程中,王家窝堡和曹家壕两座公铁分离桥,分别跨越秦沈高铁、铁路沈山线,在约50分钟超短天窗时间内,我们完成了124米、1万吨重量T构双幅同时转体,安全平稳完成空中‘转身’。”项目负责人介绍,为使项目提前一年高质量建成通车,建设团队采取路基增加冲击碾压、桥涵台背水撼+液压夯等超常规技术,确保施工建设安全。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当之无愧的“先行官”。台黑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使台安、黑山两地融入了以沈阳为核心的“1小时交通圈”,加密了辽西北地区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交通联系,对于完善区域路网结构、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这是一条黑山人民盼望已久的幸福路,昨天晚上就已经在‘朋友圈’火热刷屏,它的开通彻底打通了黑山县的交通瓶颈。”通车当天,黑山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华表示,将以高速通车为契机,进一步做强特色产业、做优营商环境,让台黑高速公路真正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速发展的致富路。
一个多月以来,辽宁已有4条高速公路实现提前一年建成通车,合计建设里程超600公里。“十四五”以来,全省共实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14个,总里程1385公里。目前,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高速铁路地市覆盖率、高速公路县(市)区覆盖率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交通系统将继续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秦沈一期、新阜高速等重点工程,努力让更多交通项目变成辽宁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群众幸福出行的“连心路”。(来源:辽宁日报)
责任编辑:雨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